…
“《驢得水》——講個笑話,你可別哭。”
“《驢得水》——刺在中國文人千年風骨上的利刃!”
“《驢得水》——中國最好的荒誕喜劇!”
“喜劇?悲劇?幾許美好,撕碎給你看。《驢得水》前半段確實笑聲不斷。無論是時不時就出現的污段子,還是演員們緊湊而生動的表演,都讓觀眾看得很開心。故事因一個謊言開始,而到最后根本收不回來只能任由它破碎在地。片中的人物性格和命運也因為這個謊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高喊著“團結,樂觀,奮斗”的老師和校長最后支離破碎;曾經自由純粹的張一曼半瘋自殺;就連最單純的校長女兒,最后也不得不配合演戲……尤其是影片的后半段,片中每個人物中人性的美好被撕裂,丑惡被**裸地暴露了出來。這是喜劇,骨子里,它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在技巧上,《驢得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劇情張力十足,但《驢得水》只是反映一個錯誤應該在什么時候停下來而已,并不足以達到對現實的影射、對教育的批判、對人性的詮釋等等高度。”
“歪解歷史!民國時期,中國出了很多秉承千年知識份子使命的教育家,民國時的教育風氣遠非《驢得水》所表現的那樣。比如,一九四零年西南聯大馮友蘭寫給教育部陳立夫部長的信,其體現出來的求真的教育態度,絕不是《驢得水》所表現的那樣!”
“唏噓和感慨!男人不能不行,女人不能隨便。男人如果不行,還可以做小人,比如馮魁山和周鐵男;而女人如果隨便,尤其是以追求自由的名義隨便,那就連人也做不成了。張一曼是被逼死的,但也跟她自身“理想與行為之間的差異”不無關系。”
“……”
沒等威尼斯電影節結束,來自世界各地關于《驢得水》的評價就傳到了李擎耳中。
跟李擎事先猜測得差不多,《驢得水》跟上一世一樣包含爭議,只不過它沒有上一世最大的爭議——上一世,由于資金、場景和演員水平所限,《驢得水》的畫面質感顯得較為簡陋,進而始終都有人在爭議,它到底是一部用鏡頭拍出來的舞臺劇,還是一部戲劇腔過多的電影?這一世,由李擎這個專業導演、周訊等專業電影演員來詮釋《驢得水》,終于讓它避免了上一世的尷尬。
隨之而來的就是那些聞到腥味的發行商——他們紛紛找上了李擎,想要發行《驢得水》。
《驢得水》不同于一般的藝術片,它有著商業片的潛質,這是發行商非常愿意看到的電影。
因此,即便《驢得水》的最終成績單還沒出來,仍有發行商愿意發行《驢得水》。
對于這些找上門來的各國發行商,李擎并沒有自己接待,而是給廖一原打了電話,讓廖一原按排人來接觸這些發行商。
李擎不是不想自己接觸這些發行商,可銀都機構是《驢得水》的發行商,李擎如果越過銀都機構自己發行,勢必會得罪銀都機構。
因為趙名名的事,在國內李擎已經豎敵了,如果再得罪銀都機構,那么李擎的日子勢必不好過,屆時李擎恐怕只能遠走好萊塢發展了。
當然,自己在香江聯系上映院線沒什么,畢竟雙南院線已經沒落(只剩六七家老舊的戲院),組不成完整的院線了,而且雙南院線目前還在出售旗下的戲院電影院,所以,只要正常付發行費,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
九月十一日,威尼斯電影節的最后一天,也是威尼斯電影節的閉幕式以及頒獎典禮。
一向很少緊張的李擎,在威尼斯電影節的頒獎典禮上竟然少有的緊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