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美田住的地方也就是廣播道的一間合租公寓樓下,李擎接到了何美田。
今天的何美田穿著,一件自自然然的T恤衫,一條水洗牛仔褲,外加一雙彩色涼鞋,勾畫出一個窈窕淑女的婉致倩影,入時又簡約,讓本就喜歡何美田的李擎,更加心動不已!
正常情況下,以何美田保守的性格,李擎是不可能在這個時間將她約出來的,因為何美田是很少在天黑之后出去的。
不過,今天很特殊——今天的《驢得水》的首映日,嗯……說首映日其實也不準確,應該說今天是《驢得水》的午夜場。
午夜場始自七十年代,是香江電影進行市場推廣、主創人員接受觀眾反饋的電影放映場次。
導演為了第一時間了解觀眾的反應,多會出席。
午夜場影院多分布在鬧市,時段安排在周末晚十一點半,觀眾主要為香江的年輕一代,如學生、青年夫婦、都市夜游者,他們對影片進行最直接的好惡反饋。
午夜場是檢驗電影水平的試金石,從中往往可預測影片票房前景如何。
根據觀眾反饋,有些導演還會重新剪輯影片、更改對白以投觀眾所好,香江電影娛樂大眾的特性在此也表露無遺。
對于午夜場,很多導演都有著愛恨交織的切膚之感,香江著名導演黃智強曾回憶:“他們有什么不喜歡,便向你喝倒彩,他們認得你就是導演。我曾在午夜場親眼看到觀眾很光火,站起大喊:‘到底誰是導演?給我站出來!’或者喊:‘到底是誰寫的劇本?把那飯桶揪出來!’但他們看到好戲,也歡呼拍掌,像暴動一樣。因此,你一做導演,便得挨過這關……你會變得戰戰兢兢,知道自己遲早要面對那些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導演都不敢出席午夜場——徐可曾被監制吳絲遠強迫抬進午夜場,剛到戲院門口撒腿就跑;袁合平則絕少進午夜場。爾東升指導的《色青男女》中,曾對午夜場有生動的描繪,場面火爆異常。
如今已經是一九九三年了,香江電影黃金年代的最后一年,甚至可以說香江電影的黃金年代已經成為歷史了,盛極一時的香江午夜場也快淪為歷史了——用不了多久,隨著港片形勢不佳,午夜場的光芒萬丈也將歸于平靜,與之相隨的香江電影黃金年代也將一去不返,取而代之是優先場。
來到李擎身邊,臉蛋紅紅的何美田,還有些猶豫,“這么早……不是說十一點半才開場嗎?”
戴著鴨舌帽和大墨鏡的李擎,一邊幫何美田拉開車門、一邊說:“你剛來香江,對香江還不熟悉,我帶你四處轉轉,隨便吃點飯,然后咱們再去看首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