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離開環球影業的發行部,李繡繡就忍不住道:“真沒想到,他們竟然這么好說話,幾乎完全接受了咱們的意見。”
霍紋希笑說:“那是因為咱們的片花做的好,一下子就將他們震懾住了,否則他們怎么可能這么好說話?你知道嘛,當初嘉禾來好萊塢發展,處處受這些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限制和排擠,一點發言權都沒有,將程龍逼得都說出以后再也不來好萊塢了!”
這并不是一個秘密。
八十年代初,鄒文懷在好萊塢氣壯如牛地宣布:嘉禾將投資六千萬美元,拍攝六部有國際巨星參演的大制作影片!
鄒紋懷不曾食言,他的影片按計劃如期開拍,而他拍得第一部電影就是《殺手壕》。
《殺手壕》中,嘉禾不惜重金聘請了好萊塢的大明星荷西法拉·姬絲汀秋貝兒,導演也是好萊塢的羅伯高洛斯,港方則由程龍和趙家寧主演。
可準備就緒,進入實拍,程龍突然覺得,在香江拍片多年的他,變得手足無措了。
原來,美國與香江兩地,不僅語言不同,文化各異,社會環境大相徑庭,就連拍片制度也有天壤之別。
香江拍片,先擬定故事大綱,其余現場發揮。在基本內容固定的基礎上,再演繹一些具有個人色彩的細節。注重靈活、機動,符合中國人的模糊思維。
美國人卻不,他們注重程序,一切按既定的內容干,規矩一旦擬定,便不可隨意變更,打醋的錢絕不能去買醬油,這是美國人習慣的精確思維。在拍片現場,一切按設計好的執行。每日現場的對白、招式都預先設計好,絕不接受現場更改。
這使得程龍感到為難與無所適從。
程龍在香江拍片,如魚得水,大事小事都可以插上手。這兒提個建議,那兒幫點忙,總是閑不住。他能自導、自演,亦得力于這種可以參與的拍片方法。
程龍正是香江這種拍片制度下“演而優則導”的典型。
特別適應于這種拍片方法,程龍也因此形成了他自己特有的長處:動作設計新穎,富于變化,并善于就地取材。
以此長處,程龍穩勝許多動作出色的演員。
在美國拍片,程龍卻無法發揮這一長處——電影制作分工精細,人們各司其職,片場按部就班,不需要誰來出謀獻策。
所以,程龍苦于無用武之地。
凡此種種,也令程龍意識到了他自己的發展與定位。
程龍不再對美國盲目崇拜或抱有幻想,相反,他踏踏實實以香江為立足點,面向亞洲——口口聲聲說要當“亞洲王”。
后來每當程龍被人問起,為何不向歐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