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李擎回國內建立院線,跟中影合作才是最有利的。
現在的中影雖然不比從前的壟斷地位,但中影手上握有的十部引進片名額在未來近十年內都將決定影院的存活與否。
廖一源說得沒錯,李擎能拍出來讓自己院線存活的電影。
可問題是,李擎眼中可不只有電影,不可能淪為拍電影的器械!
目前是發展期,為了賺取發展資金,李擎有可能一年拍兩部電影,等李擎的經濟有所好轉,最多也就是一年拍一部電影。
對于一條院線而言,一兩部電影是遠遠不夠的,而直到馮曉剛的賀歲片出現之前國產電影在引進片面前又實在是沒有競爭力,因此,只有拿到中影的引進片的放映權,李擎的院線才能在未來十年內立于不敗之地。
所以,目前階段,李擎必須得跟中影合作。
到了二零零一年,中國加入世貿,引進片的名額會變成二十部,李擎就能松一口氣。
到了二零零三年,CEPA簽署,中國出臺《電影制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即后來人們常說的“20號令”,合拍片才能從引進片中分離出來,那時李擎就可以跟中影分道揚鑣了。
老實說,李擎并不愿意跟中影合作,因為跟中影合作,即使李擎拍的是合拍片,也只能算是協拍片,也只能走引進片的渠道進入國內上映,也只能分到百分之十三的票房,再去掉宣傳什么的,以制片方分到李擎手上的可能也就百分之十左右!
要知道,未來合拍片的制片方可是能分到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五。
然而——
形勢逼人。
加上,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也沒多大意思。
所以,李擎打算先搶占院線市場,至于在國內賺大錢什么的,就先不考慮了。
如果李擎跟中影合作,那么中影必定會成為李擎電影國內的發行方,至少是李擎拍的協拍片的發行方。
而李擎如果拍國產片,未來在國內擁有院線的李擎,則完全可以自己發行。
所以,一旦李擎跟中影合作,銀都就沒用了。
得知李擎想要合作的對象是中影不是他們銀都,廖一源非常非常非常不舒服!
忙乎來忙乎去,銀都連國內的自留地都丟了,只能眼見著李擎這只能下金蛋的寶雞就這么離他越來越遠,試問,廖一源怎么可能舒服?
事實上,上一世的銀都,也正是落得了這樣一個尷尬的下場。
引進片的名額被中影牢牢把持著,銀都雖然有“出品的影片可直接在大陸市場發行,拍攝的影片亦不必經大陸廣電部審批劇本便可以直接開拍。”的權利,可因為種種原因,銀都自己卻拍不出來能在國內圈錢的電影,空有這個權利,根本不能將它變成實實在在的利益——上一世,從今年開始,直至二零零三年CEPA簽署,銀都一直都只是一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香江電影公司,近十年間也只拍了《減肥旅行團》、《極度重犯》、《非常警察》幾部不痛不癢的電影,勉強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