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劉青松是不是齊昆侖的人,莫家棟一直存在著這個疑問。</p>
問題是,莫家棟此時也沒那個心情去問他。</p>
現在的莫家棟,心情那是亂糟糟的。</p>
所以,他沒等齊昆侖繼續說話,然后直接掛機了。</p>
請吃飯?</p>
做夢去吧,他都沒錢吃飯了呢,還想要他請吃飯?</p>
掛了電話的莫家棟,卻居然收到了他老婆的信息。</p>
一看,只能崩潰!</p>
特碼的,信息上居然說道:</p>
我送給你的禮物收到了吧,恭喜你得到了一頂綠帽子。另外我還有一個禮物要送了給你的,就是你和莫錦蓉同樣的沒有任何血緣關系!</p>
草!</p>
看到這條信息,莫家棟拿起手機就往地面砸了下去。</p>
怕什么來什么啊!</p>
那豈不是說,他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親人了?</p>
然后莫家棟想到了什么,又是趕緊找回手機。</p>
還好就是,手機剛才砸的位置是草地,所以沒有砸爛。</p>
他要給他老婆打電話,他要找到她,然后折磨她!</p>
但是電話打過去,卻發現他老婆已經關機了。</p>
呵呵,有氣沒地方發泄了啊!</p>
命是獨特的,無法替代。從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律法開始,都對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給予了最嚴厲的處罰。</p>
然而,再強大的法律,哪怕死刑都無法托住敬畏生命這樣大的主題,因為人的靈魂難以辨識生命的意義。</p>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命”是這一發音中唯一的字:命,只有一條,生命只有一次,可謂珍貴。</p>
與其對應的是,“死”也沒有同音字。</p>
死,也只有一次,可堪珍重。在命的起始與死的發生之間,是靈魂尋求依托的維度。</p>
單體的“命”和“死”都是被動獲得的,人自己從來就不是也不應該是“命”和“死”的施與者和剝奪者。</p>
人生的終極責任是在生命當中尋求死亡的價值。</p>
生的時候追求平淡里的深味、簡易中的精致、清素下的高貴,人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質和厚度。</p>
死也是獨特的,無法回避。</p>
當下人們在死亡的品質上比傳統人降低了,死亡的恐懼與焦慮更大了,那么,就有必要去對死亡的本質進行一番科學的探索。</p>
稍加沉思,我們便會發現,死亡是不可定義的。</p>
對某個事物下定義,在邏輯學上通常是指用該事物的性質加上種概念。</p>
而死亡卻沒有任何人能夠直接感受到。</p>
當人活著時,他不能體驗死;當人死之后,其又無法體驗,更無法言說。</p>
此時的莫家棟站在樓頂,他很想一躍而下,然后將自己的生命結束。</p>
但是想想,好像他這棟別墅也就四層樓高,就算跳下去都有可能不會死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