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好事,但過于自信就是自負了。”
都說了我不是圣賢弟子,怎么就聽不懂人話?
又一次遇到這種不聽人說話的家伙,張恒就有些費解。
不知道是世界不同的原因,還是因為個人的融入問題,總是遇到這種對自己的話顧若惘聞的家伙。
張恒就覺得很有意思。
五臺佛宗的和尚是這樣,現在這個孫安也是這樣。
都固執的可愛又可氣。
“你既然是兵家人,還是道子,就更該懂得什么是驕兵必敗的道理。”
自信到自負,可是兵家大忌。
張恒很好心的提點孫安。
我這該死的好為人師的毛病啊,總是忍不住想要掰正這些走歪路的同志。
“住口,你一個連自己師承都不敢承認的儒門敗類,有何顏面對我兵家道理指手畫腳!”
孫安臉上怒色一閃,亮銀長槍驟然橫指張恒。
你這嬉皮笑臉的小子,簡直丟人現眼。
敢做不敢當,你有何顏面茍且于世。
真是瞎了我的眼,聽說你是儒門圣賢子弟,還以為你會是當代儒門道子,我才匆匆而來見你一面。
結果你卻是個敢做不敢當的無膽匪類。
簡直浪費我的時間。
這幫昆侖仙宗的也是瞎了眼的傻子,居然會護著你這么個東西。
孫安心中大失所望,生出一股惱怒來。
同為百家,孫安對張恒的表現痛心疾首。
不像百家其他流派樂見儒家不堪。
儒法本為一家,兵家不敢比擬法家跟儒家的親近,但是百家中,兵家是僅次于法家與儒家的親近關系。
畢竟兩者算是相輔相成。
歷史上投筆從戎,既成儒圣,又是兵主的圣賢不勝枚舉。
不說儒門初圣本就是兼修兵道,上古之初曾掌一國,為執政,手握三軍。
就是儒家萬載之前的最后一位圣人,心學的陽明圣人便是個中代表,是儒圣的同時,也是當世顯赫的兵主。
心學圣人陽明悟道之前,曾提三千軍,旬月之間平復一場波及數州的藩王叛亂。
重重歷史淵源的存在,讓兵家歷來跟儒家親近。
孫安也是因為聽說了張恒的身份,這才不顧他在南陽春滿樓壞了他的事,還擺下大陣仗,大張旗鼓來見他。
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才當面開口頭交流兩句,孫安心中對張恒的期望就全成了嫌棄,甚至厭惡。
“兵家的小子,你想干什么?警告你對……警告你客氣點!”
林英跨步上前,遮住張恒,挺身對上孫安前指的長槍。
只是因為張恒身份的問題,原本一句應該很有氣勢的警告,變得毫無威懾效果可言。
作為李幼璇的心腹,她可是很清楚張恒跟李幼璇之間尷尬的關系。
所以一句少宗主夫婿的稱呼就說不出口。
人群中李幼璇也覺得顏面無光。
林英這個出頭,拉胯的不行。
都怪張玉之!
結果被記賬的依舊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