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知道,這點點花活,還無法真正帶領他們跟著自己的思維走,就繼續上了點學生們最愛聊的猛料。
“需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如果真是在戰爭年代,我們都像剛剛那位校花姐姐發音的話。我敢保證,即使我們以人數優勢包圍了敵人,敵人一定不但不會放下武器投降,還一定會組織兵力對我方發起反抗。你們覺得對不對?”
“對!哈哈哈……”教室里的男生們興趣慢慢,而那個被叫做校花的女生紅著臉,頭都已經快埋到課桌下面了。
“所以,有了這個概念。同理,我們在一些特定的英語環境里,比如英語聽力考試部分的對話環節,很多答案,我是指錯誤的答案放上去,整個句子和意思都會亂套,甚至會南轅北轍,完全牛頭不對馬嘴。大家有沒有同感?”
“有。”臺下的聲音開始變得齊整了。
“怎么建立我們自有的語境呢?其實我們的老師們都說過,多寫,多聽,多讀,多說或者說多練。我們有沒有做到呢?我們包括我自己都沒有,我為什么說我自己也沒有呢,因為我說的還是少了。今天下午有個老師,給我講,因為整個ls縣,只有他一個人有英語專八證書,縣里凡是涉外的活動,都是他在擔當翻譯。是不是很厲害?”古樂繼續引導。
“是。”
“我剛聽他講的時候,我也覺得他好犀利,但是我對自己說,再過六七年,我會比他更厲害!所以我們不用羨慕他,因為他已經開始老了,而我們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古大師開始灌雞湯。
臺下部分同學,不自主地點頭稱是。
“又回到我們討論的這個語境,我個人理解為我們在學習英語時,必有的四個動作,聽、說、讀、寫都要有配套的增量環境。在這里為什么要說增量呢,一個是因為增量的內容會讓我們取得獲得新知識的成就感,二是增加我們已掌握知識的數量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不停的獲得新的增量知識,才能讓自己跟上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古樂停了下,找了兩個這階梯教室里最好的參照對象。
“我這里打個比方,大家切勿當真。我說假如,只是假如哈!假如我們校花同學已經出道當了明星,她通過演唱張子棟同學譜寫的歌曲,變得家喻戶曉后。問題來了,倆人因為分贓不均,不好意思口誤,是分賬不均,從而分道揚鑣。校花同學再也找不到像張子棟同學一樣的有才華的歌詞創作人,而只能長年累月的單調地上臺演唱之前那一首成名曲,你們說在這種情況下,校花同學會不會還有進步,會不會?”
“會!”“不會!”兩種答案在教室里都清晰可見。
“好,校花姐姐你記好了,說會的同學都是愛慕你容顏的顏狗,他們對你的進步不會有任何幫助,一定程度上還會成為埋葬你的黃土,或者你成長路上的絆腳石。說不會的同學,是人間清醒,你要多多來往,才不會出去被人騙。呵呵,開個玩笑。大家不要介意。”
教室里的同學與老師的反應截然不同,同學們只是覺得很好笑,而老師們則若有所思。
古樂怕男生們在這問題上跑遠了,就立馬大聲說到:
“怎么才能獲得我們的增量語境呢,這就是我要分享給大家的主要部分,現在,”
“叮……!”不知不覺見,第一節晚自習時間到了。
“下課了,那剩下的我們留著下次再講。”古樂深知同學們最厭惡拖堂的老師,就宣布下課了。
來聽講的同學們正準備返回主教學樓的教室,余校長就站了起來,說道:“下一節課,還是在這里上,大家先休息十分鐘。”說完便轉身與英語教研組包括兩位高三的英語老師交流了起來。
古樂趁機去小賣部買了瓶水,又咕咕咕地瞬間喝光后,再次回到了階梯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