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鹿明白齊玄素的言外之意。
沐妗道“我記得萬修武這個名字,好像是被隱秘結社的人殺了,我們還接手過這個案子,只是后來又出了紫仙山的案子,便暫時顧不得了,沒想到竟然是你的同窗。”
齊玄素的臉上沒什么悲戚,只有平靜“是啊,英年早逝。”
沐妗忍不住道“最近這段時間一直辦案,這個案子,那個案子,動靜比天大,不知最后能不能辦成一個。”
張月鹿忽然說道“沐妗,你去把這個案子的案卷整理一下,我要用。”
沐妗應了一聲,沒有多想,只當張月鹿要把這個案子撿起來,轉身離去。
張月鹿當然不是要把這個案子繼續查下去,只是把沐妗支開而已。因為齊玄素已經把前因后果合盤托出,張月鹿早已知悉其中內幕,雖然知道這不合道門的法度,但她最終還是選擇支持齊玄素。
不僅僅因為私情,也有道理。
許多人以為的惡是明目張膽地殺人放火、強搶民女、強取豪奪、為非作歹,其實不然。
許多的惡是藏于內在和規則之下,很少有人會公然作惡,可又確確實實作惡。
就拿齊玄素的事情來說,他襲殺了落單的萬修武,從風憲堂的角度來看,齊玄素自然是錯的,齊玄素就該被北辰堂捉拿歸案,然后明正典刑。
可此事的起因是什么是萬修武和岳柳離聯手將齊玄素置于死地,齊玄素也曾找萬象道宮反映,可最終不了了之。在那個時候,風憲堂在哪里北辰堂又在哪里難道因為齊玄素大難不死,就可以當沒發生過嗎
既然風憲堂在那個時候不說話,又憑什么在齊玄素報復回去的時候再說話
萬象道宮分明知情,因為齊玄素僥幸沒死,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便選擇把此事強壓下來,一則是因為影響太壞,二則是因為萬、岳二人那是那一屆中的佼佼者,而齊玄素則相對普通,就算齊玄素死了,萬象道宮也多半會選擇保住兩人。
齊玄素為什么申冤無門因為他驚動不了上面,其次是萬象道宮也用了手段,將其定性為意外,若是齊玄素再鬧,就定個私斗,也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早有矛盾,兩邊都有錯,作為受害之人的齊玄素也有不對的地方,別人都會認為齊玄素是自找的,便不會同情齊玄素,有了這個理由,就可以對外有個交代。
說白了,如果萬修武和岳柳離公然殺了齊玄素,那么萬象道宮是斷然不會徇私枉法,必然明正典刑。這就是許多人以為的“惡”。
可實際上,萬修武和岳柳離只要稍微用一點糊弄鬼的手段,利用龍虎會的機會,就可以變為意外,從而逍遙法外。
至于到底是不是意外,齊玄素知道,萬修武知道,岳柳離也知道,上面更是知道,可就是合乎道門的法度。
齊玄素咽不下這口氣,他想要報仇,又該怎么辦
到風憲堂告狀
風憲堂當然不會像話本里那樣直接不管,那也太小覷風憲堂。
風憲堂當然要管,也會立案,不過會問齊玄素幾個問題,有證據嗎有證人嗎你這不是活得好好的嗎
同時風憲堂也會去萬象道宮調查一番,看似公正,然后告訴齊玄素,你們屬于私斗,沒有死人,沒有靈官參與,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你如果再鬧,或者去金闕喊冤,那就是你的錯了,要被北辰堂緝拿,留了案底,以后還想不想往上升了
這就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齊玄素還能如何,自然憑借手中刀劍說話。
到了這個時候,再用法度去指責齊玄素襲殺萬修武,難道不可恥嗎
齊玄素不愿與張月鹿商議此事,主要還是不想讓張月鹿為難,在他看來,以張月鹿的性格,肯為他隱瞞殺死萬修武之事已經算是違心之舉,他如何忍心再讓張月鹿左右為難。
不過齊玄素卻是小覷了張月鹿,張月鹿并非庸碌之人,根本不會在堅持法度和維護齊玄素之間左右為難,而是很簡單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她直接表明了支持齊玄素的態度。
至于無墟宮為何會揪著不放,不是他們多么看重道門的法度,而是覺得殺萬修武之人壞了規矩。什么規矩許多潛在的不成文規矩。即,殺人可以,不過要在規矩之內殺人,栽贓陷害也好,借刀殺人也好,只要殺人不見血,不親自動手,就都在規矩范圍之內。可是直接拿刀殺人,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那就壞了規矩,必須扼殺鎮壓,此風不可長。
這種惡,更為隱秘,看不到,摸不著,卻又切切實實存在,若是去查,那是什么也查不出來,比起那些明火執仗地為非作歹之人,更難除去。
這也是張月鹿立志改變道門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