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觀戰之人看得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言語。
堂堂天人武夫,在這個年輕道士的面前竟是這般不堪一擊
難道此人就是在三教大會上所向無敵的李長歌
齊玄素故意不斷說話,其實也是為自己爭取一息喘息之機。
此“喘息”不在于真氣或者血氣的恢復,而在于理智的恢復。
使用“魔刀”之后,越是出手不停,狂性侵占理智的速度也就越快。
就好似有一個無形的長條水槽,齊玄素使用“魔刀”的時間越長、出招越快、程度越深,長條水槽的注水速度也就越快,注入的“水”便是狂性,待到水槽注滿,齊玄素便會進入到狂性大發、六親不認的狀態之中。
不過齊玄素在中途停頓,便可以暫停水槽的注水進程,甚至還能往外排出一部分,壓低水線,以此來保持理智清醒,這便是喘息之機。如果齊玄素完全退出“魔刀”的狀態,狂性則會如退潮之水,慢慢退去。
只是齊玄素不愿讓趙福安看出此中虛實,所以又以羞辱異味更重的言語來掩蓋他的停頓和喘息,同時也起到了激怒趙福安的作用。
不過趙福安終究不是齊劍元這種沒有經驗的年輕人,雖然沒有完全看透,但還是多少察覺出幾分不對,強行起身,側身懸空,對著齊玄素的太陽穴就是一記膝撞。
齊玄素伸手擋住趙福安的膝蓋,腳下卸力,然后順勢抓住他的腳踝,狠狠往地面上一砸。趙福安不得不伸手撐地,結果就被齊玄素一腳踢中胸口,整個人橫著側飛出十幾丈之遠。
齊玄素趁勢前追,趙福安則以五指刺入地面,撕扯出五道細細溝壑之后,終于止住了這股潰敗之勢,只是還未起身,齊玄素已經近到身前,一拳砸下。
“澹臺拳意”之“山岳勢”
趙福安倉促之間只能歪過腦袋,避開要害,同時雙臂交錯,擋在頭頂。
趙福安被這一拳砸得半截身軀都陷入地面
齊玄素得勢不饒人,又還以一記膝撞。
趙福安雖然下半身已經沉入地面,但還是被撞得向后退去,生生用身子犁出一道長丈余、寬尺余的溝壑。
齊玄素沒有再行追擊,而是稍稍停頓,恢復理智。
他已經大占上風,沒有必要進入到狂性大發的狀態之中。
趙福安也終于有了片刻的喘息之機,雙手一撐,拔出身形,得益于武夫體魄,并沒有太過明顯的傷勢,不過身上的“鎖虎甲”已經是支離破碎。
齊玄素再度疾沖而至。
趙福安已然不敢以攻對攻,只能運轉“大寶瓶印”全力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