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說到這里,齊玄素自己都愣了一下。
其實鳳麟洲皇帝兼任天門教主這件事本身就是效仿中原皇帝。
在儒門“當家”的時候,強調天理和天人感應,天為至高之神。
歷代帝王有兩個尊號,一個是皇帝,是人間帝王,象征了人;一個是天子,是上天的兒子,象征了天。皇帝代表的是皇權,天子代表的就是神權。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皇帝掌握了“戎”的權力,也就是掌握兵權。天子掌握了“祀”的權力,只有天子才能祭天,尋常百姓只能祭祖、祭神,沒聽說有誰能祭天的。天子暮年時也會通過讓兒子代為祭天的舉動來昭示其繼承人身份。
皇帝和天子一體,正因為天子的身份,才能支撐起君為天下人之父的君父綱常,于是象征著無上的地位權力。
可到了道門“當家”的時候,必須推翻儒門的綱常,建立自己的秩序,雖然道門同樣認可天的崇高地位,但不再過分強調天理和天人感應,所以天子這個身份被事實上廢棄了,只剩下皇帝。
可神權的位置不能空置,于是道門領袖親自下場,以大掌教的身份代替了天子的作用。
于是中原就變成了二元制結構,有兩個權力核心,互相制約,互相協作,又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對立。
在這種情況下,中原皇帝想不想拿回天子的身份呢
當然想,做夢都想。
沒了天子身份的皇帝就是個瘸腿皇帝,遠遠算不上家天下,甚至還有被廢黜的危險。
所以在三道相爭的時候,朝廷毫不猶豫地入場了。在全真道和正一道看來,太平道就是引狼入室、與虎謀皮,就算太平道在朝廷的支持下勝了另外兩家,最終也要跟皇室斗上一場,太平道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他們與朝廷的合作并非沒有上限,還是多有保留。
比如在“定心猿”之戰的時候,太平道的確出手了,可又沒有全力出手,這大約就是太平道的心態,他們更希望用天子身份為誘餌讓朝廷與另外兩道斗個兩敗俱傷。
其實鳳麟洲皇帝是一樣的,不過情況剛好反了過來,象征神權的天門教主身份是實的,象征皇權的皇帝身份是虛的。中原皇帝拼命想要拿回天子的神權,鳳麟洲皇帝則拼命想要拿回皇帝的皇權。
不巧,這兩樣權力都在道門的手中。
于是鳳麟洲皇帝提出了“尊王攘道”。
往深處想,鳳麟洲皇帝已經按捺不住,要動手奪回自己的東西。那么中原的皇帝呢就算有大國定力,又還能忍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