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伊奘諾尊整個人崩碎成漫天火雨。
可清微真人并無絲毫欣喜之意,因為剛才的一劍并未真正傷到伊奘諾尊。
只見這些散落的黑色火焰在迸射散落的過程中分化萬千,每一朵火焰都是一個伊奘諾尊,與此同時,這些伊奘諾尊的身上也顯現出佛門的萬字標志。
除了儒門之外,每個教門都有自己的標志符號,道門是太極,佛門便是萬字,嚴格來說應該叫雍仲,盛行于西域佛門,寓意太陽。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門認為它是佛祖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明空女帝采用中原文字,讀作“萬”,表功德圓滿,萬德具足之意。
佛門所用的轉輪,也是由此而來,寓意佛光四射,像太陽一樣普照著萬物。
佛門的兩大分支,中土佛門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根本經典,也就是金剛經。西域佛門則是以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為根本經典,亦稱毗盧遮那成佛經,大毗盧遮就是中原信眾所說的大日如來,毗盧遮那成佛經即是大日經。
西域佛門十分尊崇太陽,這個符號自然代表了大日如來。
很顯然,大日如來也在伊奘諾尊的身上留下了后手。
此時已經變成了四方勢力爭斗,分別是伊奘諾尊、道門、佛門、圣廷。
大日如來的后手出現之后,開始與“希瑞經”的力量相互拉扯,神國中隨之出現大塊大塊的星云。
在“雍仲”的加持下,每個伊奘諾尊的姿態、形貌、動作、氣態各異,有的嫵媚似飛天,有的圣潔如菩薩,有的莊嚴如佛陀,有的忿怒似明王,有的怒目如金剛,還有的猙獰似魔頭,妖嬈似魔女。諸多伊奘諾尊環繞四周,齊齊開口,有的念誦佛門正經,有的卻是口出蠱惑人心的魔音。
清微真人猛地抬頭望去,上方星云涌動,緩緩分開一線,一尊由星光構成的伊奘諾尊高坐星云之上,一腿伸直,一腿曲起,意態閑適,狀若佛陀,正向下俯瞰渺小如螻蟻的清微真人。
齊玄素也看到了這一幕,與他在記憶中見到無數星辰勾勒出大日如來輪廓的場景何其相似。
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伊奘諾尊最恨之人就是將他打落塵埃的大日如來,此時卻又被大日如來影響。
清微真人一振手中“血裳絕仙劍”,將劍身上殘留的血氣和黑焰一同甩落,然后一劍指天。
碧海潮月明。
一輪明月,冉冉升起。
清微真人緊隨明月而起,身后出現一尊巨大無比的白衣觀音,不遜于伊奘諾尊。
“慈航普度劍典”,他同樣精通。
這尊白衣觀音現世之后,從背后伸出無數虛幻手臂,密密麻麻,不計其數,遠遠望去,好似孔雀開屏一般。繼而每只手中都生出一劍,向四面八方出劍。眾多懸浮于四周如點點螢火又似滿天星辰的伊奘諾尊被交織成網的劍氣撕扯成碎片。
另一邊,明月已經升至星云之上,大放光明。
伊奘諾尊似乎是嫌棄明月刺眼,直接伸手將其摘下,握住手中。然后伊奘諾尊又探出另外一只手,撕扯下一大塊星云,將星云覆蓋在明月之上,再不見半分月華。
與此同時,伊奘諾尊感知到一股正在不斷攀升的濃郁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