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平城已經一周時間了,陳港生能感覺到這個新開放的城市里充滿著機會,就在自己住的西園飯店附近,有一個挺大的服裝市場,里面的服裝幾乎全部是從南方運過來的,只要服裝上標注著港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流行款式,便能很快銷售一空。
在港城小市場里只賣一兩塊錢的電子手表,在這個市場上價格居然能翻上去十倍!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款墨鏡,那種廉價的墨鏡,鏡片上貼了個英文商標,價格也是十倍二十倍的高于港城市場。
陳港生很是興奮了一下,但是冷靜下來再仔細研究一番,發現這些商品對于自己來說,根本就沒法運作,看上去那個十倍、二十倍的差價很誘人,但是對于自己毫無意義。
這些商品都有自己的進貨渠道,多半是靠南方那些漁船繞過海關,一船一船的運進內地,自己和那些走私大佬根本沒有關系,說不上話,也就無法從這里面分一杯羹。總不能學著那些內地青年,不辭辛苦的用蛇皮袋,從南方坐上三天三夜火車,把貨物背到平城來賣吧,受不起那個罪不說,這可不符合自己港城人的身份。
沉下心來再仔細觀察,他終于在自己家傳的餐飲領域找到了絲機會。平城的餐飲市場太單一了,自己以港人的身份,住在大酒店里,可以在這個星級酒店里用餐,酒店里的餐飲倒是還好,跟港城區別不大,但是這個價格就比外面貴了不少,關鍵是還得用外匯券吃飯,所以酒店里的餐飲和這個平城八百萬之多的老百姓,根本就沒關系。
走出酒店,想尋找些當地的特色美食,考察一下當地百姓是怎么解決吃飯問題的,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凡是吃飯的地方都是人滿為患,買單要排大隊、找個座位都要搶,還根本就沒有服務,出品也大多非常粗糙,想吃一頓像樣的飯菜,實在是太難了。如果能把自家的拍檔搬到這里,那個生意絕對會火的不得了!
就自己從小長大的廟街街頭,隨便一家最普通的燒味檔、茶餐廳、點心鋪,無論哪個能移植到平城,肯定都會能一炮而紅。
存了這個心思,陳港生又開始留意起街邊鋪面的租金價格,稍微一打聽,就又是一個驚喜,一個街邊百多平米的旺鋪,每個月租金也就是三五百就能搞定。
如果是再大一點的單位呢?陳港生大著膽子在酒店周圍走了走,正巧酒店下面的四道口,有一處房子正在招租,房子緊鄰繁華路口,足足將近一千五百平米,也就是一萬七千平尺的面積,整租下來每年才八萬塊錢左右,核算成港幣才六萬多!簡直是白給的一樣!
一萬七千平尺的面積,除了廚房以外,最少還能安置三四百個餐位,屬于當之無愧的大酒樓了,如果放在港城,那個租金最少是每年百萬起啊。
再考慮到人工,就更是一個驚喜,三四百個餐位的酒樓,樓面服務人員要四十人左右,后廚也要將近三十人,再加上后勤、管理人員要百人左右的規模了。
在港城,人均工資要到三千港幣左右,那每個月的人力成本就需要三十萬啊。而在現在的平城,每人每個月還用不到一百元,最多也就一萬多元就能搞定,這還是人民幣的價格!
單是這工資這塊就有三十倍的差價,餐飲業毫無疑問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工資每個月差出去三十多倍,這對一家酒樓來說可都是純利潤啊!這樣的房租,這樣的人工,租下這個單位就算是每天賣點點心、河粉,恐怕都能有的賺!
陳港生的心就摟不住了,像是脫韁的野馬,一個個想法、一個個念頭就往外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