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其實這也是自然的,別說外地,就算是東北,現在也早已種上水稻,所以黏稻子也變得原來越多。
而如今的城里賣的黏豆包,便大部分都是黏高粱米面做成的,還有黏稻子米面的。可是不論是哪種面的,吃著總沒了當年的感覺,即便是口感要好許多。
倒是前幾日,李遠只是偶然走到市場上,看到那些農村來的大嫂樸實的打扮,和她們大嗓門兒的叫賣聲,就會想起當年在鄉下,母親忙忙碌碌蒸黏豆包的身影。
就像此時,即便是還沒開始吃,只看著眼前這人影轉動的樣子,就覺得年味已經濃了。
一大鍋的豆包,七八個人說說笑笑之間,不過三個來小時就已經全部包好。
不過黃豆包這樣的干糧,倒是不能一鍋出,剛包好差不多一蒸籠的量之后,李遠就已經自告奮勇的準備先蒸一鍋了。
李遠從炕上下來,將手洗干凈,隨后便準備先將黏米團碼上鍋蒸。
要說這碼黃米團,其實也是有些講究的,而首先第一個注意的點,便是要在黏豆包的下面放上秋天就備好的蘇葉子。
加蘇子葉也不僅僅是為了防止蒸好的黃豆包和簾子粘在一起,更是為了好吃。
所以就算是沒有蘇葉的人家,也會用白菜葉或用秋天準備的苞米皮子,墊在下面,防止粘鍋,不過對于這三種,當然要數墊蘇葉子味道好。
李遠的老奶自然早早就已經準備好了蘇子葉備用,倒是省去了許多清洗的時間。
李遠將黏豆包一個個的放在備好的蘇子葉上,每個黃米團都是緊緊的挨在一起,聚成一團。
直播間不少人看見李遠竟然擺的這么秘籍,紛紛為李遠開始擔心起來。
“主播你這擺的是不是有些太擠了啊?”
“就是,雖然說著急出鍋,可是這么多放在一起,出鍋不是就粘住了?”
“主播你還是重新弄一下吧,這擺的也太密集了……”
直播間不少人都紛紛勸阻起來。
李遠看見大家的評論,不由得笑著解釋說道:“大家可能不知道,這黃米團蒸的時候一定要像我這樣擺放的密集點的。”
“我之前不是說過,黃米團又叫黏米團嗎?是因為這黃米團熟了之后外面的黃米面就會發粘發軟。”
“這樣一來,只有擠得密一點,才能保證黃米團熟了之后還能保持入鍋之后的形狀,不然反而會塌在一起。”
直播間。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主播是為了省時間呢。”
“我也是,原來竟然是誤會一場。”
“主播懂得好多,我竟然沒想到。”
李遠笑著說道:“其實這也沒有什么,這都是長輩們那么多年總結下來的經驗,我也就是搬來了而已。”
“我就喜歡主播謙虛不驕傲的態度。”
“主播謙虛?那你是沒看見過主播自封‘廚神’的時候。”
“就是,想當初主播可是‘四億少女的夢’,他謙虛?拉倒吧!”
“等一下,有沒有人給我解釋一下,這‘四億少女的夢’到底是什么鬼?我怎么不知道?”
“這個問題要是回答就有些漫長了,等我喝杯茶慢慢和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