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要是夏天抓泥鰍,可能會費些力氣,畢竟這而泥鰍的表面會釋放出一種特殊的黏液,在泥鰍的劇烈扭動之下,很容易就會逃跑。”
“可是……偏偏,這是冬天。”
直播間。
“冬天怎么了?”
“泥鰍冬天很笨?”
“為什么冬天就好抓啊?”
李遠笑著說道:“泥鰍適合生活的水溫,是10-30℃屬于溫水魚,所以當水溫升高至30℃時,過高的水溫就會讓泥鰍潛入泥中度夏。相反的,如果冬季來臨之時,水溫下降到5℃以下,那泥鰍便會鉆入泥中20cm左右的深處過冬。”
“泥鰍這種生物很神奇,就算是當河水或坑塘干涸后,當水底的淤泥龜裂,其它魚類一般都已死亡的時候,可泥鰍卻還是能在泥中存活很久。”
“所以也就是這樣的特性,能夠讓泥鰍一冬天都不出現,直到第二年的開春。”
一旁。
胡凱緊盯著李遠:“所以呢?”
李遠:“所以,冬天的泥鰍冬眠,更好抓啊!”
胡凱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
其實對于泥鰍的這種生物,具體究竟生活了多少個世紀,就連專家也說不準。
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而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存活。
泥鰍是一種由腸壁輔助呼吸的軟體動物,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由肛門排出。每到這個時候,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所以西歐還對泥鰍有‘氣候魚’的稱呼。
冬季寒冷,水體干涸,泥鰍便鉆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干燥,并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
所以這些特性導致泥鰍的極其適應環境的變化,生存的時間也要比其他種類的魚要更長一些。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對于泥鰍也一直都存在一些爭議。
直播間。
“主播,我聽說生吃泥鰍能夠治療胃病,是真的嗎?”
“我好像也聽說過,說活吞泥鰍可以治療腸道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啊?”
“你們這么一說我想起來了,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生病,醫生說我肝火旺,要去肝火,我奶奶就不知道從哪弄來的生泥鰍讓我吞下去,說是能治肝火。”
“結果呢?”
“那你吃了嗎?”
“沒有……我嫌太惡心了,就沒吃。”
“不過好像幾年前還真的有一個自稱是養生專家的人出過一本書,書上寫的就是生吞泥鰍的各種好處,好像還能治痘,強身壯體什么的。”
“對對對,還有不少人都信了呢。”
“治痘?!真的假的?!”
“誰知道啊,我也沒有試過。”
“問主播啊,主播肯定知道!”
李遠看見直播間的評論,果斷搖頭說道:“當然是假的!”
“大家千萬不要相信這些自稱是什么偏方的東西,泥鰍要是真有這么神奇,怎么可能直到今天這都只是一味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