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其實這東北的大秧歌,本來就是以有趣,風格獨特為主,所有舞蹈,也基本都是起源于各種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甚至其中還有一些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的場景。而后這才慢慢吸收農歌、民間武術、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發展到今天的一種民間歌舞。”
“而做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樸、剛柔并濟的性格特征表現出來。”
直播間。
“說真的,之前最開始聽說東北大秧歌這個名字,只覺得就是土,服裝土,舞蹈土,音樂也土,可是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我誤會了。”
“確實,之前我也有很大的誤解,包括東北二人轉這樣的東西,不懂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喜歡聽,可是如今才知道,這些明間藝術雖然談不上多么高大尚,可是帶給人的快樂卻如此的直接。”
“這句話是真的,自從我看見這東北大秧歌之后,到現在的笑容就沒停下來過!”
“這東北大秧歌也太魔性了,這個調子,我都學會了,哈哈!”
此時,秧歌的大隊已然經過了一大半,看著那越來越近的隊伍,一行隨十來人的超高各個頭,就這樣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只見那些人的個頭極高,站在秧歌隊之中,幾乎在一出現的瞬間,就成為了所有圍觀人的焦點!
直播間。
“我去,這又是什么?”
“天啊,這些人也太高了吧!這得有……兩米多吧?!”
“哪里三米,我看三米都不止!”
“這些人怎么能這么高?難道他們從小就用步步高學習?”
“樓上,我嚴重懷疑你是來直播間打廣告的。”
“哎,不對啊,大家快看,這巨人里面竟然也有高有矮,這是什么情況?!”
“我去,這不是我們東北大秧歌的踩高蹺嗎?!沒想到竟然會在主播的主播間碰見,我都好幾年沒見過了!”
“什么是踩高蹺?”
“高蹺,就是那些巨人腳下的木棍啊,這些木棍,就叫做高蹺。”
就在眾人疑惑的時候,那些高蹺表演者,也已然慢慢走進。而伴隨著他們的走來,秧歌隊也迎來了最精彩的部分,高蹺表演!
幾名高挑的巨人,分別穿著各自的戲服,很是形象的朝著李遠的方向走來。
手中拿著長煙袋的丑婆子,還有一個頭戴紗帽翅的縣官,一名呆頭呆腦的二傻子,
頭蹺是個武丑打扮,手持著馬鞭,這人顯然就是全隊的指揮。
而后面的緊接著的二蹺,是個武旦打扮的樣子,手中也拿著馬鞭,身后跟著個彩婆子,持著長煙袋鍋子的丑婆子。
而另一名踩高蹺的角色,頭上梳大辮扎彩球,身著彩色大襟上衣、長裙,手中拿著把扇子,下裝還穿帶著長褲,腰間一個彩帶,可謂十分扎眼。
這些人互相扭逗,對舞,雖然都穿著不一樣的服裝,可是腳下卻都是同樣的踩著兩米來高的高蹺。
這些人懸在半空之中,神色歡快的都來走去,邁出一步的距離甚至一米多,可是卻異常的平穩!
是不是這些踩著高蹺的角色還會互相打鬧互動,還會在表演時做小旋風、花膀子、鷂子翻身、大劈叉等難險動作,看的村民和直播間的觀眾們一直不斷的叫好。
而說是高蹺,還不如說這些木棍已經成為了他們身體的一部分,行動自如。
李遠:“大家看,這就是秧歌隊中最難的活動,踩高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