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哈,鈍刀就不用怕了!”
“那以后的菜刀,不就不用開刃了?”
李遠搖頭,一副不贊同的神色。
“不開刃或者故意讓菜刀發鈍,這個方法是不可取的。”
“切菜的菜刀,一定要是越鋒利越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將食材切好。”
直播間。
“可是菜刀越快不是越容易受傷嗎?”
“是啊,我也覺得這個辦法挺好的啊!”
“鋒利的菜刀比較危險吧?”
“刀鋒利了會切到手……”
“菜刀要是太鈍不是切菜就慢了嗎?”
李遠:“你們說的對,菜刀反如果太過于鋒利,確實傷手幾率要更大,可是……大家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那我們切菜的菜刀是為了受傷存在的嗎?”
“很明顯,不是。”
“菜刀本身是為了幫助我們切菜用的,而不是為了受傷用的,受傷一般都是大家手滑,或者是分神不小心的情況才會出現。”
“分神是可以避免的,手滑一般都是很難控制的。”
“可是換一個方式想,為什么會出現滑的情況?很簡單,就是以為菜刀不足以一次痛快的切開食材,這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所以,一把鋒利好用的菜刀,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手中的菜刀能夠保證不管切什么食材都能一刀結束,那還會出現滑的情況嗎?”
直播間。
“好像……也對哈!”
“完了完了,我竟然又覺得主播說的有道理。”
“還真是哈!”
“這么說,也沒有毛病……”
“就是,菜刀越鈍切菜越慢,切菜越慢,用刀的時間也就更長一些。”
李遠點頭。
“嗯,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大家在家里一定要定期給家里的菜刀磨刀,不過……我倒是并不推薦現在成套菜刀里面所帶的磨刀棒,這樣很容易損傷菜刀本身的刃。”
“要做就用磨刀石,刀刃細膩,而且不容易受傷。”
“切菜的時候還有一個事情大家一定要注意,就是切之前最好就把食材的厚度,切的方式想好。”
“一般大家其實都是想切成什么樣子就切成什么樣子,這樣切也是容易受傷的。”
“反而是另一種,想好之后再下刀,更加不容易受傷,因為在下刀之前,我們可以在腦海之中將切菜的方式想好。”
“就拿土豆這個食材為例子,怎么讓土豆變成絲,其實也是有很多的方式的。”
“只不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體到片,從片到絲。簡單來說,就是先切片,再切絲,這樣的方式是最簡單,也是最好用的。”
“這樣的方式也不僅僅只針對土豆,所有橢圓形狀的食材,用這樣的方式都是行得通的。像是常用的黃瓜、茄子,這種方式都可以。”
李遠說的方式,其實也是大多數人切菜的方式。所以李遠說的這個點,只是針對一些平常不經常做菜,或者是一些廚房小白需要的基礎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