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看起來體量驚人,牽動的上下游產業鏈規模也極為龐大,可過低的利潤率,卻讓這個行業就像是在鋼絲上跳舞一樣。
真就如同羅玉龍、龍哥所說的那樣,做手機不賺錢,大家全當交個朋友
從數據來看,去年一年,全球智能機的出貨量,達到了將近十三億部。
可即便是如此恐怖的出貨量,相比于前年,依舊有了百分之四的下滑。
原因不言而喻,懂的都懂。
其中出貨量排名在全球市場頭兩位的,都是國外的公司,一個三星,一個蘋果。
可接下來全球出貨量排名三到六位的,卻盡皆為國內的手機巨頭
四家去年一共出貨五點七億部智能手機,占據了全球將近百分之四十五的市場份額。
然而如此龐大的市場份額,最終帶來的利潤收益,相比于手機實際上產生的銷售額來說,卻可以稱得上是微乎其微
以排名全球第四的小咪為例,去年一年,小咪公司一共出貨一點五億臺智能手機,僅手機這一個項目,便創造了一千五百億的營收
這個數字,占據了小咪公司整體營收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不夸張的講,手機業務,就是小咪公司的支柱業務。
一旦手機業務出了問題,那么小咪公司也就距離倒閉不遠了。
可惜,高達一千五百億的營收,卻只帶來了大概六十億左右的凈利潤。
整體的凈利潤比例,只有百分之四左右。
偏偏即便是這個百分之四,在國內的手機廠商中,都可以算得上是極高的數字了
排名國內手機廠商第一的h,在手機業務上的凈利潤,只有百分之三點二。
至于排名后兩位的ov,凈利潤更是只有可憐的百分之一點五。
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的,便是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在手機業務上的凈利潤,能夠做到恐怖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那么對于國內廠商來講,如此低的利潤率,自然也就意味著極大的風險。
他們必須保證業務的穩定,不然的話,就有可能面臨巨額的虧損。
因此在手機業務之外,這些廠商都會尋找其他的方式,來提升自身的營收規模。
通過手機的銷售來搭建自身的終端網絡,然后通過這些終端網絡所形成的用戶群,最終用軟件和廣告,從用戶和廣告商的手中再次掏出錢來,便成為了不二之選。
而游戲,就是從用戶的兜里掏出錢來的最有效方式
對于這些手機廠商來說,他們通過搭建渠道服的方式,從游戲的充值流水里抽成的做法,并不會給他們增添任何成本,反倒是能夠獲取到巨額的利潤。
就如同修了高速路后得收過路費一樣。
你要上我搭建起來的渠道,那就得交錢
很公平,也很有道理。
只不過,陳陽并不想再跑別人家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