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過的其實有些無聊。
當然,對于長輩們來講,還是非常熱鬧的。
和年輕人對于過節的要求完全不同,老人們只要能和親戚們聚在一起,能喝頓大酒、打個麻將,往往就是非常滿意的假期了。
可年輕人對于假期的要求,往往要跟有趣聯系在一起。
大年初一,給家里的長輩以及小輩們都包了紅包,陳陽便出門往呂初然的家里趕去。
正常來說,紅包都是長輩給小輩包的。
不過若是小輩比較成功,那么給長輩包個大紅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國內的紅包文化向來靈活多變,不在于錢多錢少,主要在于圖個喜慶。
當然,陳陽沒有把紅包包的太小。
弟弟和妹妹各給了五千。
父輩們則每人各給一萬,至于爺爺奶奶,一人包了五萬的紅包。
雖然這點錢對于現在的陳陽來講,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長輩們依舊覺得給的太多了。
如果不是陳陽堅持,可能這紅包都要送不出去。
再怎么知道陳陽現在已經變成了實際意義上的富豪,也改變不了過去幾十年來所養成的節儉習慣。
對于陳家的這些長輩來講,如今能夠住在望海市海邊的別墅里,就已經是做夢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了。
陳陽對此并沒有苛求。
雖然已經完全不缺錢了,但是如果非要讓長輩們去按照自己認為好的方式生活,很多情況下,其實并不能算是孝順。
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樣,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也都各有差異。
最重要的是尊重互相之間不同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嘗試去改變。
來到呂初然家里的時候,呂初然的父母剛剛吃過了早飯。
由于年三十睡的很晚,大年初一自然不可能早起。
呂初然的爺爺奶奶都已經過世了,這年自然就只是在自己家過的。
至于呂初然的父親去給岳父岳母拜年的時間,按照望海市的習慣,基本上都在初三或者初四。
隨著陳陽前來拜年,呂初然的父母立刻無比熱情的泡茶招待。
盡管還不清楚陳陽和自家女兒的具體關系,可在呂初然的父母眼中,陳陽著實已經可以算是他們呂家的救命恩人了。
僅僅半年的時間,就把呂家的食品廠,從瀕臨倒閉的邊緣拯救了回來。
并且不只是讓呂家的食品廠能夠繼續活著,同時還讓呂家的食品廠短時間內便數次的擴大規模
如今紅紅火火的發展,已經成為了那個園區內最大的一家食品廠了。
生意好到了甚至讓同行們嫉妒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