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接下來,衛旭卻利用這個秀才的關系,搜集了大量科舉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各類“實戰題庫”。
現代人都知道,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刷題無論如何也少不了,科舉其實也是一樣,只是相對來說要更加生硬一些。
衛旭搜集的這些,都是《飛狐》世界十年來的各級科舉考試題目與優秀作品,光靠他這個外來人,那是毛都別想弄到。
但是有了那位秀才就不一樣,他雖然連舉人都考不上,卻也是內部人士,只要愿意付錢,還是很容易得到一些不算太深的內容。
因此,多達幾千篇的各類考題、文章就全都收集到了玉佩中,繼而灌輸到了衛旭腦子里。
有意思的是,滿清建國十年來的考題非常齊全,但文章答案卻全都是一般中舉的,唯獨沒有“三元”的文章。
不論是鄉試的解元,還是會試、殿試的狀元、榜眼、探花,這里面一篇都沒有。
不過也足夠了,衛旭又不是想要考個狀元探花,他只要弄點功名就可以,哪怕是同進士也一樣。
但不管想要考上什么,學習都少不了,這里的大順朝,與真實歷史上的滿清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畢竟不完全相同。
從《飛狐》世界弄到的那些考題也好文章也好,肯定是只能借鑒不能直接用,至于具體的書寫,還要自己能為。
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衛旭除了日常保持性習武之外,剩下的時間全都花在了“溫書”方面。
封建時代的科舉考試,可不是一句“考狀元”就能概括的,而是一套經歷千年形成的復雜體系,總體來說,大順朝科舉制度同樣承明制,與真實歷史的滿清差不多。
一個剛剛入學的學童,需要六級才能成為進士。
這其中,通常意義所說的“秀才”考試應該叫“童子試”,又分為三級,縣試、府試、院試,過了這三次考試才算是秀才。
緊接著還有三級,也就是鄉試、會試、殿試,鄉試考中就是舉人,會試更多是給殿試做預考,過了殿試才算進士。
理論上說,舉人就能做官,也是從這一級開始,考中的人都算是預備官員,至于能不能“預備”上,那就不太好說了。
越是王朝往后,曾經考中的人就越多,哪有這么多位置給他們?如今的大順朝,進士在京城“飄著”的都不少,更別說是舉人了。
童子試三關全過,而且次次第一,就是“小三元”,后面三個全過且第一,就是“大三元”,常規意義上說的“連中三元”指的是后者。
科舉也不是誰都能考,同樣有類似“學籍”的程序,只是沒這么嚴格,可以分為多種模式。
典型的就是“學子互保”,五個一同考試、互相認識的學子相互作保,確認對方沒有問題,可惜這一招衛旭用不了,因為他沒有同學。
那就只能是第二種,請一位有身份的前輩作保,比如已經考中的秀才或者是更高級的都可以,可惜衛夫人絕對不會提供的。
那就只能用盤外招,衛旭上次參加賈府宴席的時候,很是認識了一幫人,可惜這中間的絕大多數都是毫無意義的場面話。
還好,這里面有一個還算靠譜,那就是賈璉,這位爺雖然也是標準的紈绔子弟,但人品倒也過得去,特別是衛旭手里金錠很多的時候。
到時候讓他幫忙找個保人,想必并不難。唯一的問題就是以衛旭目前的身份,連到賈府上門拜訪都有些困難。
那就只能等人家叫了,他相信自己在上層宴會上展示的一手劍法,絕對能夠吸引到目光,以后應該還有再見的機會。
但也不能干巴巴的等,若是一直沒有,衛旭準備到時候直接上門拜訪,哪怕是困難點,大不了給門房的紅包厚實點就是。
做好了計劃,衛旭也不再多想,開始一心一意的準備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