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人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噩耗再次傳來。
十一月三十日,西域國門發生激戰,蘇汗青老督主率領西野集團軍誓死抵抗,戰死于牢山關。
蘇汗青,戎馬一生,建功無數。
本已到了榮退之年,卻依舊鎮守西域國門,于三日前,浴血戰死,壯烈殉國。
一張照片傳遍龍國,只見須發皆白的蘇汗青老督主,鎧甲殘破,渾身染血。
但,哪怕戰死,依舊屹立不倒,宛如一尊不朽戰神,屹立邊關國門前。
聽到這個消息,楚驚蟄的心臟猛烈抽動了幾下,整個人楞在原地,久久無語。
當年,他率三千輕騎馳援西疆,與蘇汗青老督主遠遠見過一次,嚴格來說,那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見面。
但,楚驚蟄卻是打心底敬重這位老將,當世沙場名將,夠資格讓他楚驚蟄打心底敬重的,只有兩人,一位是上上任南疆總督程昆侖,還有一位便是蘇汗青。
他們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邊關沙場,可最終的宿命卻是一個老死邊關,一個戰死沙場。
這,于沙場男兒而言,或許是最好的歸屬。
可對當下的龍國而言,蘇汗青的壯烈殉國,無異于少了一根頂梁柱。
有他坐鎮,尚能震懾一方宵小,如今他不在,西域危矣。
蘇汗青老督主率軍浴血奮戰,將敵軍阻擋于國門之外,但下一戰呢?
當晚,楚驚蟄坐在院落中的石桌跟前,端起一碗酒,面朝西域,緩緩倒下。
如今,他只能以這種方式,為這位老英雄送別。
開戰不到半月,龍國處處受制,四方國門,岌岌可危。
舉國上下,憂心忡忡,無數人日不能食,夜不能寐。
同樣,無數的世家豪門更是整日提心吊膽,他們擔心的是,若是國門被攻破,他們無數的財富,以及尊崇的地位將于瞬間化為烏有,就連自身都將成為亡國奴。
而民間,請楚驚蟄出山的呼聲更高了,當下,或許,也只有他重新披甲掛帥,方能平定這場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
短短兩天時間,九州二十三市,分別呈上請愿書,懇請內閣出面,恢復他的軍銜和職位,帥軍護佑龍國的萬里山河。
次日,南野集團軍百萬兒郎聯名上書,讓內閣出面,請總督出山,召集舊部,再踏沙場。
緊接著,西野集團軍同樣聯名寫下血書,懇請楚驚蟄出山,帶領他們平定這場滅國之戰。
起草這份聯名書的人,竟然是西野集團軍的九大都統。
甚至,就連一直以來與南野關系不怎么樣的東海集團軍,也發聲了。
一封來自東海總督蕭千陽的親筆書信傳到內閣,內容同樣是建議請那位出山,主持大局。
緊接著,各地方軍團紛紛聯名請愿,讓他重出,執掌三軍,平定戰亂。
一個馬放南山,解甲歸田的將領,兩年之后,竟然有這么多人懇請他出山平定戰亂,堪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內閣,三名老者坐在位置上久久無語,桌上那堆積如山的請愿血書,讓現場的氣氛凝重到了極點。
大閣老穆弘文面色陰沉如水,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