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臣女斗膽愿為皇后診治。”
“好,請你來就是要讓你看看哀家是不是哪里不對了?”
為人看病姚千千自然很樂意。
見她熟捻的把脈,觀色,神情專注仿若換了一個人,王皇后頗為訝異,“你年歲不大為何會懂這么多?你醫術師承何處呢?”
在經過診治后,皇后命人留姚千千用膳。
在用膳期間姚千千大致說了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若不是當年自己不慎落水也沒有后來的學習醫理之說。
在說到她的啟蒙老師“孫思邈”時一下子大放異彩,口若懸河。
“孫老前輩重視醫德,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皆一視同仁。
更是聲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他認為,醫者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
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
更是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中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
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范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
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孫老前輩具有高尚的醫德,一切以治病救人為先。他關心人間的疾病痛苦,處處為患者著想,對前來求醫的人,不分高貴低賤、貧富老幼,親近疏遠,皆平等相待。
聽聞他出外治病,不分晝夜,不避寒暑,不顧饑渴和疲勞,全力以赴。行醫過程中更是精神集中認真負責,不草率從事,不考慮個人得失,不嫌臟臭污穢,專心救護。
特別是他提倡治病時,不能借機索要財物,應該無欲無求。他這種高尚的醫德,實為后世之楷模,百年來,一直受醫者的稱頌。”還被后世的追崇尊稱為“藥王“。
“他從不用動物入藥,說是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
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于人呼!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皇后沒想到只是隨口一問卻會聽到這么多關于前朝古人的事跡,雖然她也知道孫思邈的一切事跡,畢竟他是大唐的名人之一。
雖然現在已經作古不過在她幼年時還是了解很多關于他的人物事跡。只是時間久了早已淡忘罷了。
“孫老前輩崇尚養生,并身體力行,正由于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
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時至今日,還在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心態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
飲食應有所節制,不要過于暴飲暴食;氣血應注意流通,不要懶惰呆滯不動;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違反自然規律等等。
當然這些她自然不能說出口了。
皇后眼中不其然顯露敬佩之色,“哀家今日算是受教了。”
“臣女不才,皇后娘娘贖罪了。”深知自己失態姚千千立馬道歉。
皇后淺笑不語,而是在宮人耳邊不知道說了什么,宮人轉身進了內閣不多時出來手里多了一個盒子。
來到姚千千跟前打開盒子,里面是一件名貴的藥材,“今日得縣主醫治,這是哀家聊表心意的,還請縣主莫要嫌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