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塵不可避免,但是,的確是少得多了。
“嗯,你確實很用心了。此法甚妙,應該推廣到全軍。”康熙頻頻點頭,大加贊賞玉柱的肯花心思,善待部下們。
玉柱心想,即使推廣了,效果也肯定不可能好。
因為啥呢?
本質上就不同。
除了玉柱之外,誰會把普通的兵丁,當成軍官來培養?
誰又會把大頭兵們,真正的擱在心里去,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
勇銳營的戰士們,再怎么精銳,也有兩大天然的缺陷:一是人數少,一是沒有火炮。
精通軍事的康熙,看得很清楚,玉柱手底下的嫡系人馬,充其量也就是一千二百多人而已。
這么點人馬,不可能翻天。
再說了,步軍統領衙門里的派系林立,玉柱奉旨辦差,肯定指揮得動。
若是,玉柱別有所圖,八旗步軍營,就不可能聽他的擺布。
更重要的是,玉柱不僅是康熙母族的晚輩,更是康熙一手提拔起來的純臣。
晚年的康熙,舉目望去,親兒子們皆不可信,滿洲勛貴們大多是老八的人。
京城里的兵權,也只有交給忠心耿耿的玉柱或是隆科多,他才睡得安心。
十余日后,康熙的御駕,抵達了熱河行宮。
按照原來的計劃,玉柱手下的勇銳營,應該駐扎在行宮的外圍的中段,再外側就是熱河的八旗駐軍了。
只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康熙臨時改了主意,勇銳營就被安置在了行宮的東便門外。
東便門,距離康熙日常起居的萬壑松風殿,直線距離不超過三里地。
只要有變,勇銳營轉瞬即至,可以十分快速的護駕。
玉柱心里明白,康熙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了井繩。
上次,熱河總管阿進泰,帶著數千蒙古精騎,偷襲暢春園的陰影,肯定不可能這么快就過去的。
高處不勝寒的康熙,其實非常之孤獨和不安。
至高無上的皇權,太過誘人,康熙不閉眼,肯定是不可能交權的。
飽讀史書的康熙,比誰都清楚。太上皇,不僅處境尷尬,而且,心里上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
康熙都到了熱河的行宮,可是,有幾位蒙古的郡王,卻沒有親自來迎接,而是派了兒子前來。
嘿嘿,康熙是什么人?
這些蒙古的郡王們,不是明擺著告訴康熙,他們的心里有鬼么?
只是,康熙絲毫也沒有急,他和藹可親的說:“只要你們的阿瑪們來了,就還是大清的忠臣。”
心里有鬼的那幾個蒙古郡王,他們的兒子們,都被康熙打發了回去。
康熙讓他們回去做父親們的思想工作,不要怕,只要來了,朕既往不咎!
(ps:寫得很用心,求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