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的正規名稱應該是“新屯縣祁劇團”,不過大家習慣叫做“劇院”。這是個地方戲劇團,始建于五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的這個時候,已經大不如以前了。
小姨夫從部隊上復原回來之后,工作就安排在這家單位。名義上是管劇務,實際上從事的就是后勤工作。
小姨原先在縣里的一家大集體單位上班,但這幾年單位效益急劇下滑,經常開不出來工資,事實上處于半失業的狀態。所以,蕭白住院的這段時間,白天基本上都是小姨在照顧,小姨夫到了晚上才會去醫院換她。
“外甥崽回來了?”
“外甥崽出院了?身體恢復了就好!”
等進了劇院的大門,蕭白就跳下了自行車。小姨也沒有繼續騎行,而是推著車子和他一起往里走。
這一路上,不斷的有人和小姨打招呼,小姨笑著回應大家,蕭白也在一旁頻頻的沖人家點頭致意。
很快,兩人來到了大院的東北角,這里有一棟三層的小樓。
這棟樓屬于劇團的學員宿舍,住著的大部分都是單位里的年輕學員。這些學員從小被劇團挑選過來,跟著師傅學習各種基本功,按照后世的說法,叫做儲備人才。
這年月的地方劇團,很少有專業院校畢業的人才加入,基本上還是沿用師徒傳授的套路。
不過改開以后,劇院基本上就不再招收新的學員,原先的學員到了現在正成為新的中堅力量。
在樓下停好自行車,蕭白和小姨一起爬上了三樓。
因為是學員宿舍的緣故,這棟建筑并不是單元式的結構。從樓梯上來,是貫穿整層的開放式陽臺,大家門挨著門,也就是俗稱的“筒子樓”。
走到走廊的東頭,蕭白打開了房門,和小姨一起走進了屋里。
房間內的陳設很簡單,剛進來的這間屋只有一張四方桌、幾把椅子和一張硬木頭的沙發。
蕭白繼續往里走,再次推開一扇門,里面還有一間屋。屋里有一張木制的大床,上面還掛著蚊帳。床頭頂在一側的墻上,床尾摞著兩個大木箱,靠近窗戶的位置放著一張木頭桌子和一把木頭椅子。
桌子旁邊還有一扇小門,門外是一個小陽臺。這個小陽臺和隔壁并不連通,一間很小的沖涼房就占據了陽臺大約一半的空間。
沒錯,這種房屋的格局沒有廚房和廁所。上廁所要去樓下的旱廁,做飯的話,在小陽臺上倒可以湊活一下。
蕭白就住在里面這間屋。
劇團學員的宿舍,和這一套屋子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學員宿舍每一套房子住兩人,里外兩間屋各住一人。
由于小姨夫進劇團的時間比較晚,結婚之后只分到這樣一套房。不過好在梁家的老屋還在,蕭白高一從星城過來以后,劇院的這套房就讓他一個人住了。
小姨夫偶爾會在這邊午休,有時候也會和人在這里坐坐,但他很少進里面那間屋子,無論休息還是聊天,都只在外間。
“你躺著休息下,我馬上回去做飯,中午讓你滿姨夫給你帶飯過來。至于上課的事情,別那么著急,不行我就再幫你請幾天假。”
小姨進了屋就開始收拾,嘴里還不停的念叨,看著人家的那股利索勁兒,蕭白是真的佩服不已。
“好的,滿姨,我曉得了。還有,今天出院結賬多少錢?回頭我拿給你......”
蕭白反正也插不上手,就索性坐在了椅子上。今天出院辦手續都是小姨在忙活,他知道小姨家里并不寬裕,就下意識的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