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也一樣,正規出版社、新華書店發行渠道的圖書,折扣率就低。而一些自行購買書號自主發行的圖書,折扣率就高。
另外,這年月的武俠小說,統統都是盜版書。目前,國內還沒有“版權法”。蕭白記得,國內第一部版權法,要到1991年年中的時候才會頒布實施。
之前當蕭白看到《讀者文摘》的時候,還想到了一件事。
這本一以貫之給國人灌心靈雞湯的雜志,日后會改名。原因就是,國內的《讀者文摘》和美國的《讀者文摘》發生了版權糾紛。這場糾紛曠日持久,直到1993年國內的《讀者文摘》更名為《讀者》才結束。
最后,蕭白看了一眼進貨記錄。
郵局發行渠道的暢銷雜志沒啥好說的,價格都定的死死的,新華書店發行渠道的圖書也一樣。
而這些五花八門的其他雜志,進貨的折扣都是75折。
“滿姨,你這些雜志從哪兒進的?”
蕭白有點好奇,就隨口問了一句。
“這些雜志是從汽車站后面的一家小書店進的貨,說起這事兒我還一肚子氣,別人從他那里進貨是73折,到我這就變成了75折。我問憑啥?那個小鬼頭說我一次進貨的數量太少.......”
小姨梁玉琪氣哼哼的回答道,不過她也沒辦法,自己手里就這點錢,想多進點貨都不可能。
蕭白點點頭,笑著說道:“這種事沒啥好生氣的,咱們先就這么做著,等回頭放假我去一趟星城,從黃泥街進一批便宜貨回來。”
梁玉琪聽到這話也沒往心里去,揮揮手讓蕭白趕緊去上課,這邊有自己盯著就行了。
蕭白也不啰嗦,隨即拔腿就走。
不過他沒有直接回學校,而是來到汽車站附近,按照小姨說的地址,特意看了看那家專做雜志批發的小書店。
其實按照當下的規定,并不允許私人經營書刊的批發業務。不過有些政策在執行環節,未必會執行的很嚴格就是了。
蕭白進去看了一眼,十幾個平方的小店,幾面墻上擺滿了五花八門的雜志。店里并沒有放置大量的貨,擺放著的雜志更像是起到了樣品的作用。
他在里面沒有多呆,轉了一圈就轉身離開了。看店的一個年輕男子也不理他,至始至終抱著一本雜志在看,眼皮都沒抬。
“這就是一家二道販子,估計他們也是從黃泥街進的貨。”
蕭白覺得這家小店的老板,頭腦還是蠻靈活的。畢竟縣城距離省城有三百來公里,像一些小書店、小書報亭每次的進貨量很小,去一趟省城的開銷成本壓根就不合算。
當然,蕭白其實是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只是現在小書報亭的生意還沒做起來,放暑假還有好幾個月,倒沒必要急在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