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說起風涼話來,‘別指望我們和你兄弟們’,她敢指望什么?
賭氣起身就要走。
還是她兩個弟媳笑著勸了一回,她有了臺階下,才沒再說走的話,出了門去村里閑逛散心。
正好就遇上到張家村來走親戚串門,正與親戚說話的田產婆,“……你要是有合適的人選,就趁早跟我說,姚家說了,只要男方家里過得去,人品也過得,陪嫁少不了,也少不了媒人的好處。”
姚家?
不會就是鎮上的那個姚家吧?
張招娣聽得心里一跳,忙笑著上前給田產婆的親戚打招呼,“胡大娘,好久沒見您了,您一向好?”
那親戚見是張招娣,笑道:“是招娣兒啊,你今兒回娘家來呢?聽說你夫家分家了,你現在自己當家作主了?難怪想回來就回來,你可真是好福氣。”
張招娣聽這話陰陽怪氣的,心里一陣煩躁,要不是有想法,都想掉頭走人了。
好容易才維持住了笑臉,道:“這不是年底了,閑著也是閑著,我就回來瞧瞧我爹娘。這位大娘不是接生的田大娘嗎,我們村里好多婦人都是您給接的生,我們村是趙家村,您記得不?”
畢竟田產婆也算青山鎮的名人,張招娣和朱春花當初生孩子雖都不是她給接的生,張招娣生頭胎正好田產婆不在,柳蕓香便請人幫忙去請的丁產婆。
之后朱春花生頭胎,想著生不如熟,便也請的丁產婆。
可趙家村其他人生孩子總有請田產婆的,次數一多,張招娣自然認得她了。
田產婆一聽得張招娣是趙家村的,臉色立刻不好看了,“我怎么會不記得趙家村,你們趙家村出了位那么有本事的女神醫,逼得我飯都要吃不上,只差去討口了,我怎么會不記得!”
青山鎮就只這么點兒大,一月下來,攏共才多少生孩子的?
舍得給產婦請產婆大夫的就更少了。
如今那些人家都只肯請顧笙去,田產婆可不得無人問津了?
這些年她靠著給人接生,雖然時有保住大的就保不住小的,甚至大小都保不住的情況發生,但生孩子不都是這樣,要不老話怎么會說生孩子是“兒奔生,娘奔死”。
家里日子一直挺滋潤,雞鴨蛋肉、米面尺頭就沒斷過,她家老頭子和兒子兒媳也因此都讓著她。
現在倒好,她十天半個月都接不了一次生了,人人都捧著那狗屁‘女神醫’。
要不是聽說那小賤人膽子大得很,連把活人肚子切開,把孩子取出來都敢干,肯定沒她干不出來的事兒,她早打上門去了!
如今聽張招娣竟說自己是趙家村的,還問她記不記得趙家村,田產婆當然沒好氣。
張招娣聽田產婆明顯恨透了顧笙,卻是心中一喜。
忙道:“田大娘別惱,那位女神醫正是我夫家弟媳……您先聽我把話說完呀。她雖說是我弟媳,卻把我們這些做兄嫂的往死里坑,才進門幾個月,就攪得我們家家也散了,人也散了,哎,不能再說了,再說我就想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