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基地那邊,聯軍匯集了數百個軍團,都是超編的規模。
像是楚城的軍團,后期已經全部是荊棘軍團,兩萬四千戰斗單位,一萬八千輔助單位。三重門的軍團,編制達到了六萬人規模,李傲天的機器人軍團,更是十幾萬戰斗單位。
楚城雖然這么說,可是也知道,之前的軍團改造不容易。
所以還是得從新生產的軍團入手,戰爭進行了這么久,資源損耗嚴重,要不是有領地支撐著,他都打不下去了。
否則也不至于急著和大家溝通,現在古貝城戰區,也沒出現大毛病。
聯軍還好,磨合的差不多,三重門那邊在東海岸進展不大,重心也逐漸在轉移到古貝城這邊。
李傲天一開始就在別的地方沒多投入,遠征軍唐國也參加了,出動了二十個軍團,四支機械化艦隊。不過那邊打掉了多少人,他一直都沒補充,主要是配合姜源的皇家軍團,姜源也不拿他的部隊當炮灰,主要是借助他和楚城的氣運。
兩個親王都是二十個軍團加入,楚城連艦隊都沒出。
前進基地這邊,不斷有軍團沖出去,尋找戰機。
現在聯軍的飛行單位變多了,星圖數量也跟了上來,敢于主動離開基地的堡壘群。而米雅帝國那邊,神殿部隊的數量也多了,不再是守著兩個要害位置,而是主動出擊,嘗試清理前進基地在遠方布置的釘子。
損耗一下子就多起來,楚城覺得,一個月后,前面的兵力又會有些不足了。
星圖的確強大,可是便宜的銀河星圖,需要飛船上去補給,補充金屬尖刺,補充能源,靠金屬魔眼吸收那點星空能源,冷卻時間比北斗星圖長得多。北斗星圖還能在非戰斗狀態下儲存更多能源,金屬魔眼儲存是有上限的。
北斗魔眼除了常備的龍槍和魔劍之外,還有半生長狀態的武器,龍槍魔劍發射干凈之后呢,這些武器大概兩個魔法日就能重新生長完畢,也就是三天時間。可這些半生長狀態的武器也消耗干凈,就得等十個魔法日才能長好。
那就是十五天的時間,戰斗緊張的狀態下,三天都等不起。
如果讓這武器當天就長出來,那就得重新設計魔眼,成本可能比三垣星圖還高。楚城明知道三垣星圖好,現在都不肯造了,就是因為成本問題。
星圖的使用周期,注定了星圖是戰略武器。
當然,星圖的更大意義,是讓蓋亞的軍隊改變了作戰方式,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來進行防御,占用了極高的資源比例。
你不防御的話,我就轟炸你的城市,讓你一無所有。
楚城肅清了古貝城周圍的周邊,就又興建工廠,古貝城內已經沒有合適的地方,所以要向外擴張。灰燼高塔十一層之后,能防御的圈子再度擴大,楚城這邊不用擔心安全,古貝城外圍迅速建設起廠區,生產補給飛船,星空機器人。
在外征戰的銀河星圖,射光了之后,就回到古貝城發射場地這邊,接受補給。
星圖的飛行速度有限,可是神國投影那邊的發射基地規模又不大,而且也不如古貝城安全,一旦被摧毀的話,對戰局影響太大。
再說神國投影那邊距離古貝城也沒多遠,一千里地,銀河星圖飛行速度,能達到五百里以上,也就是多了兩個小時的路程,聯軍真正應該做的是把飛船做的再小點,能用臨時發射架的火箭發射上去。
現在飛船的體積龐大,需要大型發射架,數千噸的火箭來發射。
這玩意在前線組裝都不現實,耗費的時間多,被襲擊了,短時間內無法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