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好的話,那就可能一個孩子都沒有。
以前林巧兒沒成年,對于種生沒什么要求,但是今年可就不一樣了。
林巧兒還是從村里的小姐妹那里看見她的生花盆,才想起來種生的事情,手忙腳亂地忙活起來。
結果其他倒是很順利,就是小茅屋和花木的模型一直沒做好。
迫不得已,林巧兒只能來尋求林一凡的幫助了。
沒一會兒工夫,林巧兒她們就端著一個盆走了出來。
林一凡往盆中一看,發現里面的禾苗倒是長出來了,綠油油的一片,甚是喜人。
不過除了禾苗,就什么都沒有了。
“把你準備的材料拿過來吧,我幫你把東西做好。”林一凡伸手說道。
見林一凡如此舉動,林巧兒嬉笑著把她用來做模型的材料拿了過來。
“謝謝了哥,你要加油喲。”林巧兒在一旁給林一凡加油打氣。
“你消停一點,我弄的速度還能更快一點呢。”林一凡沒好氣地回應道。
被林巧兒這么一打擾,他都不知道要怎么拼了。
林巧兒聞言,吐了吐舌頭,乖乖地不說話了。
林一凡全神貫注地拼著那些小材料,費了不少工夫,才把一棟小房子,和幾個簡單的花木苗拼好。
等他把幾個模型都擺在盆中之后,還別說,真像那么回事,活脫脫就是一戶農村人家的翻版。
“好漂亮啊,我的種生肯定能碾壓全場。”林巧兒很是興奮地說道。
“你們這里的習俗真的好奇妙啊,外面都把七夕當情人節過了,這里卻保存了這么多的習俗。”
吳梓萱看著林巧兒的種生,又看了看身上穿的彩衣,很是感慨道。
“七夕從上古流傳下來,本來就是女生的節日,當然要多一些女生的習俗。”
“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慢慢變成了情人節,如此難得的一個獨屬于女生的節日就這么沒了。”
“好在我們村幾百年前基本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很少受到外界的影響,這些習俗才保存了下來。”
林一凡搖了搖頭,很是感慨地說道。
古時候的七夕節,名叫七姐誕,那時候就已經有乞巧習俗了。
女生們在這個節日,能盡情地玩耍,展現屬于女生的魅力。
而這項風俗傳入北方西安一帶,更是始于漢代。
漢代是南北各地風俗習慣傳播融合時期,七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傳遍了全國。
西漢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上,就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七夕節乞巧,本來是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是女孩子家的私事。
可是自從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七夕就不再是獨屬于女生的節日了,漸漸變成了男女之間共同的情人節。
這樣的變化是好是壞,不好評說。
但是在仙源村,七夕節還是那個獨屬于女生的節日。
七夕節的各種習俗,仙源村確實保存的比較好。
穿彩衣,種生什么的,只不過是七夕的預演而已。
豐富多彩的習俗,還是要到了七夕的時候,才能展現出來。
喜歡桃源仙村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桃源仙村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