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對,依他那樣多疑的性子,即便娘親是與溫氏斷絕關系后才嫁來乾平的,他也不會那樣輕易地放過他。”
“他怕這是溫氏向乾平的一種變相示好,怕鎮國公府會就此造反奪權。”
“他定會派出相當的人手來盯緊娘親的一舉一動,企圖從這里面尋到某些蛛絲馬跡,并以此作為溫氏通敵叛國的證據,一舉鏟除心頭大患。”
“但他找不到,又放不下心來。”少女說著緊蹙了眉頭,“那就只好想法子鬧一個夫妻離心、家宅不寧,抑或干脆借由娘親之手,殺了她和爹爹。”
“而對一個女人來講,生孩子便等同于走了一遭鬼門關,在此事上做下手腳,最是自然而不易被人察覺。”
“他們第一個機會,是娘親生下我與阿寧的時候。”
“彼時爹爹在南疆打仗,府中僅剩娘親一人,她當日收到的那封讓她受了驚嚇、導致她一度難產的假戰報,便極有可能出自元濉之手,且那場戰事多半也是他挑唆起來的。”
“是了,咱們慕家的軍令兵印可不好仿制,但他身為一國帝王,這點能耐還是有的。”
“畢竟,我們府上也能仿制他們扶離溫家軍的兵符軍印。”話至此處,慕惜音不由勾唇冷笑,“只不過爹爹他們行事慣來光明磊落,是不屑用這等鬼蜮伎倆的。”
“可惜他的算盤落空了,娘親習武,身子比一般閨閣小姐強健得多,一場驚嚇而已,還要不了她的小命。”
“他只能被迫放棄這個計劃,尋找下個時機。”
“或者,因為某些緣故——”慕惜辭輕聲補充,“也許是溫氏不曾鬧出什么動靜,也許是乾平亦并無那等與之爭奪的意圖,也許是一些我們尚未知曉的原因。”
“總之,元濉一度險些放棄了這個想法。”
“是的,在那之后,他至少猶豫了四五年。”少女頷首,“至少在我印象之中,娘親在懷你之前,咱們府中都風平浪靜的。”
“唯一的一點熱鬧,還是二叔被迫迎娶了蕭家的那個女人。”
慕惜音斂著眉目稍加思索:“促使他下定決心要除了娘親,應當就是長樂十一年的那場會面。”
“在那之前,爹爹從未在私底下與溫氏的人見過面。”
“那唯一的一次……還是擔憂娘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不夠方便。”
“先前見面從未出現過差池,娘親他們定是下意識地以為虞朱就是片極為安全的凈土。”
“親人會面的喜悅沖去了他們的戒備之心,讓他們忘了,帝王的猜忌,從不會在一夕之間徹底消弭。”
“……只這一點,便足以致命。”
??讓元濉差點動搖的不是溫家和慕家
?是另一個人
?應該很好猜
?聯系下時間線和人物關系
?猜不到也問題不大,后面會講2333
?某種意義上阿姐比阿辭還可怕一點
?你看阿辭才說了幾句話,阿姐就猜出來了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