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說道:
“當然不是,我們先去割草。”
“割草?”
“沒錯,割草。”
也不知是想到了徐云答應的生活費還是有關‘此子’的那番話,小牛罕見的多解釋了一句:
“晚上你睡覺的被褥我可以借你,但你總不會打算直接躺到地上吧?凍死了可就沒人能付我錢了。”
徐云撓了撓頭發,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晚上還得打地鋪來著。
小牛的那間園林房通體木制,保溫效果肯定要遠遜色于威廉他們的紅磚房,夜間四處漏風也不算意外。
加之小牛臥室的地面帶有大量因往來而攪入的灰塵,沒個東西墊著肯定是不行的。
羊皮啥的就別想了,小牛自兒個都只有胡斯褲呢,因此只能找些比較保暖的東西墊吧墊吧了。
隨后在小牛的帶領下,二人抵達了一處長有蘆葦的塘地。
見到這片蘆葦后,徐云頓時眼前一亮:
看來小牛同學的經驗還是可以的,今晚可算能有個不錯的‘床墊’了。
農村里待過或者經常野營的朋友應該知道,蘆葦是一種非常優質的草支墊材料。
蘆葦做的草支墊夏季隔熱冬季防涼,同時還能夠還吸潮,躺上去的舒適感非常好。
除了人工床墊以及動物皮毛外,蘆葦應該算是自然界中最合適做床墊的幾種材料了。
很明顯。
長期的獨居經歷,令小牛擁有了不少生活技能方面的精通。
抵達蘆葦塘后,小牛將先前砍樹的斧頭遞給徐云:
“肥魚,你砍那邊,我砍這邊,砍完一簇就先放到邊上曬干。
冬天太陽下山早,我們得在四個半小時內把蘆葦曬干。”
徐云接過斧頭,輕輕點點頭,沒有對小牛口中冒出‘小時’這個詞感到驚訝或者違和。
本土古代文明將一天劃分成十二個時辰,歐洲則在公元前100年的雅典便出現了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公元1510年德意志的紐倫堡便出現了帶發條的懷表。
因此對于小牛這種大學生來說,口中蹦出小時啊分鐘啊什么的刻度并不奇怪。
隨后徐云接過小牛的斧頭,兩人開始賣力的砍起了蘆葦。
五個多小時后,天色已晚。
蘆葦被砍完、曬干。
徐云二人互相抱著一大束蘆葦開始往回走,當他們回到園林房時,時間估摸著已經接近了七點。
小牛很數量的打開門,進屋后先是點起了油燈,帶著徐云將蘆葦鋪好。
接著又從收納柜里拿出了一床燈芯草填充的被子,蓋到蘆葦墊上,徐云的小窩就此完成。
“呼......”
徐云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問道:
“艾薩克先生,這么晚了,我們還去威廉先生家吃飯嗎?”
小牛朝他搖了搖頭,走出客廳,片刻后拿回了一個裝有面包的籃子:
“今晚我們吃這個。”
徐云打量一番這幾塊面包,烙印的痕跡似曾相識,若有所思的問道:
“這些面包是......?”
“舅舅那邊拿來的,一周和他們拿一次,午餐去他們家吃口熱的燉菜,晚飯就拿點水就著吃。”
說完小牛隨意拿了塊面包遞給徐云:
“晚飯就這一塊,多了沒有,”
待徐云接過面包,小牛又從中拿出了兩塊更大點的,放到了自己的餐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