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擊協約國的貿易,削弱協約國的戰爭潛力,韋珣已經計劃在開戰前建立最少八十艘潛艇。
實在是潛艇太便宜了,比起一萬噸就差不多百萬英鎊的戰列艦和無畏艦,不過是六百噸不到的小東西,一艘的價格一百二十萬華元,折合英鎊也就十二萬英鎊。
而且十二萬英鎊的價格還是少量生產的,一旦進入模塊化生產,一艘潛艇的價格能壓縮到十萬英鎊。
甚至韋珣計劃生產五六艘遠洋大型貨輪,在戰前通過隱秘的攜帶,半路將潛艇放在英倫海峽,然后通過電報集結,給英國人一個大禮包。
計劃目前只有韋珣一個人知道,但他知道可行性是極大的。
因為目前的各國軍事港區的防御方向都是海面的敵艦和天空,海面的防御都是布置水雷帶,天空的防御是高射炮和高射機槍。
這個計劃是韋珣擔心德國公海艦隊會因為實力不濟,像另外一個時空一樣缺乏決戰的勇氣。
通過大型遠洋貨輪將潛艇納入其中,在這個海關檢查不給力的時代,掛著華夏的旗幟前往歐洲的北海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只要及時的在北大西洋的凱爾特海方向潛艇,借助潛艇自己的潛航能力隱蔽,補給方面靠著華夏的商船提供即可。
一旦開戰,弄個十艘八艘潛艇到英國皇家艦隊的軍港外面,到時候熱鬧可就大了。
只要英國人的超無畏或者無畏艦損失幾艘,德國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而一旦英國和德國的海軍進行決戰,不論是英國勝利還是德國勝利,雙方的主力艦隊絕對會損失。
到時候華夏和白頭鷹兩個海軍實力緊隨其后的國家就會后來居上。
除了給英國和德國的艦隊決戰拱火,讓其爆發得更加激烈之外,潛艇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襲擊潛艇。
另一個時空一戰中白頭鷹參戰的借口就是德國潛艇無限制襲擊了白頭鷹的商船,然而這個借口根本就是一個借口。
如果商船被襲擊來算,其實德國的偽裝襲擊艦和潛艇在之前就已經多次擊沉了白頭鷹的商船運輸船了。
真正的原因是白頭鷹在兩大陣營的對抗中通過貿易獲得極大的利潤,而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會讓白頭鷹的貿易利潤降低。
就連最開始的時候白頭鷹也只是象征性的參戰,派遣的軍隊數量也是極少的。一直到白頭鷹認為是時候出手對強弩之末的疲兵協約國發起進攻奪取利益的時候,這才真正的參戰。
韋珣根本不怕現在的白頭鷹海軍,只要白頭鷹敢下場,他愿意為了勝利冒險和白頭鷹進行海上決戰。
甚至為了保證勝算,韋珣愿意將艦載轟炸機暴露出來,一次一舉擊沉白頭鷹的主力艦隊。
而且白頭鷹在一戰前的國力和二戰時期的國力完全不是一個級別,韋珣并不懼怕。
即便不能在對白頭鷹的戰爭中取得勝利,華夏也可以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