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事管附近的客棧住了三天等到了從天津前往漢堡的貨輪。
一個二等倉,并沒有得到領事的特殊關照,當然也可能是他不想關照。
畢竟韋珣說的那些對于德意志帝國的精英們來說也思考過可行性,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不過就是給一個十六歲就有如此能力且對德意志帝國有好感的少年提供一張推薦信一張簽證,結下一個善緣。
從南海到印度洋到地中海最后到達北海,三個月的路途讓韋珣感到格外的疲乏。
尤其是對于他這樣內陸出生沒有做過船的人來說開始的一個月更是苦不堪言,整整吐瘦了三斤。
在漢堡碼頭的一家廉價旅館休息了三天,緩過神的韋珣整理自己所了解的柏林軍事學院信息。
19世紀初期,拿破侖的法國軍隊采用了新的軍事體制,使武裝起來的法國農民成為歐洲武裝力量的核心,這對當時腐朽的普魯士軍制和軍事教育影響很大。
1810年,終于在柏林成立了普軍第一所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軍官學校,這也開創了世界先例。它的名稱為:德國軍事學院,第一任校長是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將軍。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在該校任校長達12年(1818-1830年),并寫出舉世聞名的《戰爭論》。
1859年,該校更名為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停辦,1935年恢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又被取消。1957年4月1日,在原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建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任務是培養和輪訓三軍高級參謀人員和中級指揮官。
在其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先后誕生了西方軍事理論鼻祖克勞塞維茨,閃擊戰基礎理論奠基者老毛奇,“施利芬計劃”的制訂者施利芬,總體戰理論的創始人魯登道夫,閃擊戰理論家古德里安,無限制潛艇戰理論創始人鄧尼茨。
這些人對德國的軍事理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并引發了當時世界軍事理論的革命。
全院分3個系組織教學,即基本系、參謀系、軍種司令部專業系。完成前一系的學習才能進入下一個系的學習,這與其它國家軍隊截然不同。
實際上,一名德軍參謀人員經過這里學習后,真正完全成為一名聯合參謀,而不僅僅是兵種和軍種參謀。
因此,學員的訓練也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基礎科目訓練階段、應用科目訓練階段、專職參謀業務訓練階段。
開學時間是在元月,現在是九月八日,還有三個月時間才開學。而在八月,英國剛剛通過了侮辱性的“德國制造”法案。
不過這都和韋珣不相干,在只有不到300金馬克的情況下能做的事情有限,換算成英鎊更是只有150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