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光亮躊躇了一下,有些苦惱的說道:
“是,我正愁沒有足夠的教官呢。只是軍事理論,戰略理論方面,哪怕是營級軍官也沒有那么多墨水上臺教授啊。如今日軍封鎖海峽,一旦他們兩個月的軍訓結束,咱們可沒有能給他們上課的。”
這確實是個問題,不過若是請外國教員,先不說語言不通,就是不考慮他們即將落后的軍事理論也得想想他們日后對于軍隊的影響。
“這樣,我回去之后,讓各師各團挑選本次作戰勇敢頭腦機靈的軍官。然后我親自授課,至少讓他們熟悉戰術。然后從中擇優選擇一部分作為教員。”想了想,韋珣又說道:“至于軍事理論和戰略理論,你將這類書籍多印幾份,讓他們到時候自己學自己悟。”
這也是韋珣的真實想法,往后的日子部隊越來越多,而且到時候都是進行大兵團和集團軍群的作戰模式,團級軍官基本都是在一定的戰略意圖中進行有限的戰術發揮。
只有師級以上才會考慮戰略問題,而這方面韋珣寫的幾本書都是未來戰爭的走向和模式。再結合中國經典的兵書兵法,戰略理論不用太擔心。
因為要是遇到那種不開竅的軍官,就算你把他腦袋切開硬生生灌輸進去,往后說不定他生搬硬套你教的東西,進而影響戰局。
所以在韋珣麾下還沒有何應欽、蔣鼎文、蔣百里、蔡鍔這樣的戰略天才。還不如跟養蠱一樣,知識放在那里,能學會多少自己悟,能者上庸者下。
畢竟戰略層面的規劃,更多的還是看天賦。
然后就是在各師加強底層軍官學習戰術的速成學堂,為以后軍隊的發展奠基。
······
“報告!”
正在書房看書的韋珣被一聲報告打斷思緒,頭也不抬的說了一聲:“進。”
旁邊的副官上前接過文件,大略看了之后道:“司令,之前從臺中港退兵的兩個師團現在出現在了新竹。”
“哦?”
韋珣示意副官把文件拿過來,接過文件仔細看了一下。之前日軍見到進攻無望,所以選擇退出港口,隨后義勇軍失去了日軍的消息。韋珣還擔心日軍趁臺南沒有義勇軍精兵而趁機進攻,還命令部隊隨時準備增援臺南。沒想到日軍走海路果斷的退到了新竹。
思索一番,韋珣也算明白了日軍的想法。臺南之前被日軍勢如破竹的侵占,但是因為要集結兵力進攻臺中,所以前腳剛占領搜刮一番,后腳大部隊走了,留守部隊就會被當地民團鄉勇驅逐打殺。
在這一情況下,正面戰場本來就兵力不足,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潭之中顯然是不可取的。而日軍退到新竹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澎湖島沒有足夠的資源維持日軍。以日軍的精打細算,顯然是打算就食于新竹臺北兩地,順帶著守住臺北這塊臺灣的膏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