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已經動手,韋珣也不打算按照原本的駐防計劃了。本著就近的原則,熟悉臺南的第二師和第三師在經過短暫的集結之后分別進駐臺南、高雄,扼制日軍在南部的攻勢。
第四師、第五師駐防苗栗,第一師和暫編第六師則負責在大肚山保衛臺中腹心。
韋珣的計劃只有一個,那就是拖。以臺南、高雄為南部戰場;以彰化臺中為中部戰場、以苗栗為北部戰場,拖到各地鄉縣的新兵訓練完成,最后再以壓倒性的人海戰術發動進攻。
只要逼退日軍這一次進攻,見識到義勇軍龐大軍力的這頭日本餓狼將會考慮要不要吃下寶島這塊渾身尖刺的肥肉,能不能承受巨大的傷亡。
再拖兩個月,義勇軍將可以武裝起最少10萬的正規軍隊,15萬準軍事部隊。這一戰,臺島義勇軍將名震九州。
或許和日軍比國力比后勤義勇軍比不上,但日本這頭餓狼已經從清廷身上要下一塊名叫朝鮮屬國的肥肉和大量的賠款,他們國內階級矛盾重重,他們國內民眾食不果腹,他們也是岌岌可危!
日本從甲午戰爭的大量利益都被軍方和財閥們瓜分了,并沒有把利益分給廣大的日本民眾。
一旦無望占領臺島,他們將會暫時把重心放在朝鮮屬國,在未來尋求時機進攻。
畢竟日軍本土目前加上近衛師團也就八個師團九萬人左右的現役部隊,預備役也是在15萬到20萬。在近乎同等的兵力下,想要發起進攻,除非義勇軍像清軍一樣稀爛,否則想要占領臺島是在癡心妄想。
在韋珣所熟知的后世諸多研究之中,日陸軍在甲午戰爭中其實表現也就勉強及格,還不是日后快速膨脹的軍國主義陸軍。
比訓練,日軍比義勇軍強了兩成,但是訓練的先進性和針對性的塹壕陣地戰又彌補了這一點。
比武器軍備,義勇軍裝備的勒貝爾M1886步槍略勝于日軍的村田十三/十八式單發步槍,畢竟村田步槍雖然新銳但是黑火藥與無煙火藥是代差。施耐德速射火炮也比起日軍的架退山炮野炮差了一截,雖然其數量和彈藥有部分優勢,但是快速的發射效率也只是讓義勇軍火力方面略遜一籌。
作戰意志也是兩邊半斤八兩,以臺島青壯為主體的義勇軍憑著保家衛國的氣勢敢于犧牲;日軍則是報效所謂天皇。
唯一讓韋珣擔心的是日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海路被封鎖之下,只要戰爭持續,沒有工業為自己提供彈藥支援甚至連槍械修理都只能簡單進行,到時候彈盡糧絕的義勇軍恐怕結局并不理想。
后勤這個軟肋在赴臺與日軍接戰之后大量消耗的彈藥和急劇擴充的部隊就已經被韋珣記上心頭,前后數批加起來15萬支勒貝爾M1886步槍和72門施耐德速射火炮都有充足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