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時代日本陸軍的實際戰爭經驗并不充足,加上連續兩次被韋珣阻礙了攻占臺島的勢頭,如今兩個師兩萬六七千人的肥肉放在眼前,以日軍好大喜功的貪婪,以日軍自以為對臺島情報的了解,以第四師、第五師兩個都是新編部隊的情況。諸多利好的情況很大幾率會成功引誘日軍第五師團的進攻。
參謀部都是水平一般般,畢竟軍隊隨營學堂出來的都只是矮子里早高個子,加上教授他們知識的也是只懂得粗淺知識的軍官。也就是最近韋珣到軍校這邊上課他們來學習長了不少見識,這次說是彌補計劃的缺點實則是給他們鍛煉的機會。
晚上韋珣看著手里參謀部眾人給的修改計劃,挑選了幾條中規中矩的建議之后點出其他方案的不足之處。
“你們制定計劃的時候不要想當然的決定,也不要生搬硬套孫子兵法里面的各種計謀。你們要考慮敵我軍隊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這次你們的參謀方案全部不及格。等這一仗打完,你們自己好好復盤一下。”
因為臺中港沒有了韋珣,韋珣決定兩個師都調到大薰山那邊,一鼓作氣吃下日軍的兩個師團,隨后反攻臺北,徹底將日軍驅逐出去。
雖然日本本土早在十二月九已經開始組建第八師團和第九師團,但是裝備和軍官還未到齊,只是初步搭建了一個架子。真正要用于第一批支援臺島戰場的師從朝鮮屬國撤回了第一師團、第四師團,并且第四師團已經登船,正在前往臺北。
現在的日本人眼中的臺島是一塊難啃的肉,怎么啃,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下嘴用多大力道都是他們決定的。而韋珣也從日軍新組建兩個師團的信息之中看出日軍想要一舉定乾坤的決心,一旦他們到來,韋珣將面臨七個師團的戰斗力。
好在渡海遠征在這個年代需要的準備時間很多,輜重、彈藥、士兵、輕重武器、食物都是需要大量運力,日軍忙活了半個月也就才堪堪讓第四師團出發。
臺島上戰云再次密布,南方沿海各省都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因為這事情太大了。朝廷派遣四萬大軍赴臺幫助日軍“清剿”義勇軍,頃刻之間被義勇軍用三萬新兵覆滅,擊敗我大清軍隊的日軍和義勇軍也只打了個半斤八兩。
如果韋珣和他的義勇軍在臺島擊退了日本人,站穩了腳跟,那么他會不會反攻大陸?尤其是桂粵兩省,他們可是有不少親族在臺島受難呢。最近半年來閔粵兩省各地大部分名門望族都在暗中串連奔走,最初的目地是為了幫助臺島的親人抵抗日軍盡一份心力,等到韋珣兩次打退日軍的攻勢之后,資助錢財和派送宗族子弟做一份對未來的投資。
從十一月到2月中,韋珣就收到了峴港的信件。僅僅兩個月,峴港就從閔粵兩省招收到八百多合格的軍校生,前來投奔的普通青壯也有多達一萬一千人。這些人都是被丘逢甲等與兩岸聯系密切的士紳號召,然后乘坐法國的洋輪或者自行駕駛小船到峴港。
尤其是在汕頭、廣州、廈門、福州幾個大的沿海港口,乘坐前往峴港的法國商船甚至都不用交錢,到了峴港找義勇軍按人頭就可以收錢。
3月6日,第一師和第六師翻越了近二十公里的山溝溝總算走出了群山到達員屯山。而在前一日,文山陣地的義勇軍第五師因為日軍第五師團猛攻,大量傷亡引發清軍傳統藝能:“營嘯”。一夜此起彼伏的槍聲響起之后,文山陣地士兵少了近四成,剩下的都一臉頹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