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線作戰?不存在的,韋珣的主要目標也是在張牙舞爪進行戰爭恐嚇。真要是打起來,那將是一個亂字了得,后勤補給什么的完全不考慮,打游擊進行敵后作戰,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反正現在韋珣完全不理會列強的各自領事大使的威脅,完全就是一副我鐵了心要吃下清廷這只紙老虎,還不分你們一片肉。
畢竟勢力第一次走向臺前,只要表現得一點軟弱,之后就是無盡的麻煩。就跟到新犯人到監獄里,只要第一天被欺負,之后肯定隔三岔五被欺負;要是第一天進來就說自己反正也不指望出去了,誰敢弄我我就把他往死里弄。
當然,韋珣只是讓參謀官告訴這些列強的外交官員說自己今天在廣州城,明天跑潮汕,后天又坐船到臺島。反正就是一個意思,韋珣不在,我們做不了主。
······
隨著各師成功渡海登陸,然后摧枯拉朽的占領大片地盤。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清廷的軍隊戰斗力,幾乎所有復興軍的將士都會告訴你一句話:太不經打了。
原本所有的復興軍在接到總司令部下達的作戰命令之后都興致昂揚。馬上就要建立新國家了,自己可要好好表現爭取立功以后過上好日子。
也就登陸后的前幾天遇到點微弱抵抗,等到整整15個師從東北,從西南、從東南齊頭并進,到了后面幾乎全程都在行軍,行軍,再行軍。
然后他們看著自己身邊的戰友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等到了長江邊上,他們驚訝的發現自己和戰友每人才打三四發子彈。這不是戰斗減員,而是因為復興軍需要駐扎部隊維持地方的穩定,清剿趁機作亂的盜匪亂兵,確保復興黨的公務員可以順利的上任,組建新的政F。
近二十萬的新式陸軍部隊勢如破竹的在南方攻城略地,別說士兵還有沒有心思繼續打下去,就連府縣的主官掛印辭官的人都多不勝數,督撫大員們也這個抱病那個告老的。
比起辛亥年一群革命志士用鮮血激蕩起的時代大勢,用性命喚醒民族和國家不同。韋珣三年前用四個師就打得清廷在半個南國調集的三十多萬兵馬毫無還手之力。如今十六個師,多了四倍的實力,幾乎所有清廷官吏都在絕望之中。
很多人渾渾噩噩的打算最后再撈一筆然后辭官,但是前天聽說哪個縣的縣太爺因為在復興軍進攻前幾天燒毀了糧庫,在哪里給抓到了,被復興軍誅滅九族,抄沒家產;昨天哪個府的道臺想著最后瘋狂撈一筆,結果被復興軍的軍隊找上門,不但撈到的錢財沒有花掉,還賠了所有的家財,小命也丟了;要么就是今天聽到哪個縣的縣太爺冥頑不化,聚攏鄉民打算抵抗到底,結果第二天就被手下人綁上城頭,現在尸體還在掛著呢。
【作者題外話】:第一次上收藏,不知道結果是什么樣子,希望書友們多收藏多投票多評論,有動力才能把這本穿清爽文寫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