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軍率先發射炮彈,隨后突擊部隊開始呈散兵線快速移動,每個士兵間隔都是兩三米。到了敵人的步槍射擊范圍之后迅速尋找掩體開始還擊,隨后第二支突擊部隊,第三支突擊部隊也移動到了攻擊范圍。在火力掩護足夠的情況下,第一支突擊部隊開始快速的匍匐前進,而后面的炮兵陣地此時已經發射了一百多發煙霧彈,毛熊的射擊視線受到極大的干擾。
突擊部隊每個班分三組,分別由班長、副班長和組長帶著成員以分散的三角隊型匍匐前進。毛熊士兵哪里見過這樣的戰術,分散的敵人讓他們無往不利的線列齊射戰術沒有造成多少傷亡。
兩個營的突擊部隊交替前進,很快就接近俄軍防線。手榴彈、迫擊炮開始發揮強悍的近戰優勢,隨后士兵由匍匐前進改為沖鋒。
俄軍的一條條線列被撕開缺口,雙方進行了慘烈的肉搏戰。毛熊士兵高大魁梧,義勇軍對于刺刀拼殺也是訓練已久。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就在拼殺中失去。
僅僅三個小時,毛熊占據的地形優勢在復興軍先進的突擊戰術下蕩然無存,陣線被突破了一道道缺口。哪怕毛熊士兵都在浴血奮戰,可他們不論是裝備、補給、戰術還是訓練都比不過復興軍,被打得節節敗退。
見到復興軍勢不可擋,毛熊軍長也看出了復興軍火力的優勢,所以略微討論之后認為應該憑借著沙俄士兵雄壯的身材與敵人進行肉搏,用刺刀將這群清國人趕回去,從而使復興軍的進攻瓦解。
作了決定之后,毛熊士兵在命令下高喊著烏拉從山坡上沖下來,戰壕周圍的復興軍迅速組成小隊掩護作戰,后續部隊也源源不斷的支援前方膠著的戰線。
在濃煙之中,雙方指揮官甚至看不到具體的戰爭局勢,只能從煙霧沒有彌漫的空隙中看到復興軍和敵人的廝殺。
與毛熊士兵單憑體型和勇武不同,復興軍的刺刀戰術是以三人為小組,相互掩護側翼,然后由一個士兵挑開敵人進攻的刺刀,另外的小組成員伺機給予敵人致命一擊。如果小組成員受傷或者陣亡,那么他們會向附近的友軍或者附近的友軍靠攏。
在半自動和全自動火力沒有大規模裝備的情況下,如此先進的刺刀拼殺戰術很快就讓俄軍吃了大虧。
戰斗從中午持續到傍晚,復興軍付出了近兩千人的傷亡成功奪取了優勢地形,隨后架設重機槍和火炮開始以火力壓制絞殺頑抗的俄軍。
一天一夜的戰斗之后,毛熊三個師三萬多人在付出了近半的慘重代價之后無力奪回陣地,只能灰溜溜的退回了斯柳江卡城。
復興軍窮追不舍,然后以僅剩的一萬兵力逼進斯柳江卡城區。面對退守在城區依托混凝土建筑防御的俄軍,不愿意付出巨大傷亡的復興軍選擇以火炮洗禮整個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