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戰場北至瀚海,東至海參崴,南至丹東、旅順,西至山海關葫蘆島。這么大的戰區幾乎和如今復興軍統治的長江以南差不多大。
為了更好的防御日、俄的進攻,海陸軍總司令部將東北戰區劃分為:瀚海戰區為第一戰區,轄五個師,戰區范圍包括滿洲里、赤塔、瀚海防線,戰區司令長官為郭松齡;海參崴戰區為第二戰區,轄四個師,戰區范圍包括阿穆爾、海參崴、雞西、佳木斯,戰區司令長官為姜登選;遼東半島為第三戰區,戰區范圍包括盤錦、營口、蓋州、鲅魚圈、旅大,總兵力八個師,戰區司令長官為李蔚如。
總司令部已經給韋文禹發布密信,告知本次大決戰中決定勝負的將會是海軍艦隊,要求其務必將腳盆雞抵擋在丹東和旅大、錦州地區。
他也知道丹東防線和旅大防線的重要性,所以將李蔚如和李根源安排在旅大戰區。自己則親自坐鎮丹東防線,統帥十二個師的兵力,對丹東防線嚴防死守。
但是海戰有時候太需要運氣了,有時候敵人運氣好了連續兩三發炮彈命中要害就會導致己方損失一艘主力,如此一來戰爭勝負將會向敵方傾斜。
一旦海軍不幸失利,那么整個東北戰區將不會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到了那個時候,東北戰區可能面對的將是最少二十個師團的腳盆雞陸軍和四十萬以上的毛熊陸軍。
最壞的結果將會是腳盆雞對遼東戰區進行不記傷亡的登陸作戰,只要一處成功,那么東北陸地戰局將瞬間處于完全劣勢。
并且這一次韋珣可是下了重注,瓊州兵工廠囤積的八成槍炮彈藥、醫藥罐頭等物資都送到了東北戰區。
手中僅有四十四個陸軍師的部隊在東北戰區布置了三十四個。
新組建的師大多使用的是奧匈帝國提供的槍械,彈藥只能夠支撐九個月,這些彈藥在激烈的戰斗種迅速消耗之后,根本沒有補給。
韋文禹知道這些信息之后和參謀人員計算了三天,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如果海軍失利甚至戰敗,東北戰區只能支撐10個月,屆時復興軍將會因為四十多萬人的補給短缺而戰力大損。到時候運氣好還能走赤峰-張家口轉進到晉省,運氣不好的話山海關防線崩潰,那么三十四個師將被包圍在東北戰場。
得出這個結果后韋文禹整個人都冷汗直冒,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去年總司令部會下發“游擊戰手冊”。
可這世上哪有進行了完美準備之后才開始的戰爭?尤其是這場戰爭什么時候結束,什么程度結束的決定權不掌握在華夏和日、俄手中,而是在沒有下場的列強手中!
當初如果不打到瀚海防線,那么海參崴最少會集結三十萬毛熊陸軍,赤塔、滿洲里、齊齊哈爾、哈爾濱、佳木斯、雞西等地恐怕將會面臨毛熊的瘋狂進攻,因為那是海參崴的陸地生命線。只要打通這一條中東鐵路,哪怕鐵路只到了齊齊哈爾附近,但那也是補給短了一半啊。
而且到時候廣袤平坦的遼東平原可以防守的地方更少,整個東北丟失只是時間問題。
戰爭這場游戲,只要你上了賭桌,那么就極少有中途退場的可能。英法美意日俄希望以此阻擊復興黨的崛起和復興軍統一全國的步伐,德奧希望復興軍在遠東戰場牽制毛熊,減緩他們的國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