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無家可歸的民眾,復興黨真拿他們沒有什么辦法,每天管兩頓飯,為了給他們尋找暫時的住處,沿海大量的客棧和之前查抄的房屋都被用于安置,然后在城郊給他們建立木屋茅草房暫居。
還好現在是八月底,晚秋還有兩個月,否則到時候復興黨如何安置這些民眾就是大問題了。
這些還是小問題,華夏的人民只要你不讓他們吃不飽飯,大都不會無理取鬧的。
半年來復興黨查處大量的官吏和之前禁煙行動的后遺癥出現了,到處都有滿清的“忠臣義士”奔走。
這些人被六國聯盟處于戰略優勢鼓舞,認為只要六國聯盟保持優勢,很快復興軍就會被外邦友人擊敗。
“大清”到時候提整兵馬南下,必然如犁庭掃穴般剿滅叛逆,他們這些忠臣肯定可以得到“大清”的厚賞。
對于他們,復興黨和復興軍的情報機構冷眼旁觀,假作忙于收拾局面。
當站到臺前的出頭鳥安然無恙,幕后的人以為復興黨已經內憂外患,于是不少“世受皇恩”的士紳和投機份子開始奔走串聯。
滿清還在掌握之中的豫陜魯三省開始調集兵馬,長江沿線也是蠢蠢欲動。
此時的復興軍頗有一種舉世皆敵的感覺。底層的士兵和公職人員人心惶惶,不少公職人員甚至稱病辭職,生怕自己會給這艘到處漏水的大船陪葬。
別說中下層了,就算復興黨的高層,除了少數幾個人知曉局勢只是暫時不利,其他人也是憂心忡忡。
拿著厚厚一摞各地上報的“民情”,韋珣冷冷的對外面的陳作新喊道:“敬臣!”
陳作新快步走到面前給韋珣敬禮之后等待指示。
“最近各地都有不少跳梁小丑出來,你覺得誰能處理這件事?”
“回司令,換誰都不合適,職部毛遂自薦!”
韋珣一聽他那么說,有點詫異的走到他身前問道:“敬臣,這可不是小事,其中利害你可知道?”
陳作新明白韋珣的意思,他更明白這件事對個人名譽的影響。
這幾天他負責協助處理各地匯總的報告,不少無知的百姓已經被鼓動起來嚷嚷著要“海軍出戰解決敵人”,要“復興軍給個交代,賠償他們損失的財產”。
要海軍出戰的必然是清廷潛伏的死忠份子,明眼人都知道現在的日、俄海軍不可力敵,讓海軍出戰就是把戰爭的勝利拱手相讓。
要求賠償財產的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升斗小民為了錢財被煽動起來。很多平日里家里連三五個月的米糧都沒有的人說自己家中損失十元八元的,那可是幾十兩銀子,真有那么多錢還能在鄉下給人當佃戶?
這些人拿著看似合理的借口,處理重了不止個人的名節受損,復興黨和復興軍的威望也會受到打擊。
可正因為這是件苦差事,韋珣不好讓誰去辦,陳作新作為韋珣的大兄,自然要站出來了。
“司令放心,職部絕對不會讓您為難。”
韋珣繞著他踱了幾步,然后問道:“你打算如何處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