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腳盆雞的機槍數量,每個聯隊只裝備三挺。不過在此時的鴨綠江入海口戰場,先行撤退的兩個師團將機槍和火炮留了下來。
不是他們不想帶走,而是運輸人員的漁船都不是很大,加上需要加快裝船時間避免長時間在灘涂被復興軍炮擊,所以他們想帶走也帶不走。
在開戰之后被布置在前沿一線陣地的重機槍迅速打掉了十一挺,主要原因還是戰術思想的落后,重機槍難以移動,很多時候都是被固定在某個位置。
當復興軍付出大量傷亡跟著徐徐推進的彈幕發起沖鋒,當迫擊炮和手榴彈將重機槍火力點一個個炸毀,腳盆雞江口的第一道防線就被擊破。
復興軍大量涌入塹壕與腳盆雞士兵開始肉搏戰,而第二道防線的重機槍和步槍怕誤傷友軍,只能將攻擊目標放在翻越鐵絲網和攀爬在塹壕的復興軍。
激烈的交戰一直持續到下午七點,雙方都有極強的目的性。
在連續沖破腳盆雞江口的三道防線并為友軍布置阻敵前線獲得了充足的空間。兩軍不斷在腳盆雞丟失的三道前線激烈交戰,陣亡的雙方士兵密密麻麻的躺在塹壕周圍,受傷為亡的士兵則不斷痛苦的哀嚎。
牽一發而動全身,復興軍的主要目的是擊破敵人的江口防線,阻斷敵人從鴨綠江河口繼續撤離士兵的通道。
但是戰爭是有連鎖反應的,為了攻擊敵人一點,其他方向也要進攻,以此來牽制敵人調派兵源支持。
隨著復興軍不再繼續進攻,戰線逐漸得以穩固,尤其是復興軍人手一把兵工鏟快速挖掘塹壕來掩護自身。
從點到線,從線到網,曲折的交通壕貫通之前挖掘的突擊塹壕之后,一挺挺重機槍被運送到前線開始布置火力點。
復興軍重機槍火力點的成功布置,交通壕和塹壕的聯通,腳盆雞從上午八點就開始不斷的阻止一個個聯隊向復興軍簡陋的陣地發起沖鋒。
可惜他們絲毫沒有取得戰果,被圍殲的陰云籠罩在四個師團的陣地上。
鴨綠江入海口有三個自然形成的江心島,其中一個是堪稱此次鴨綠江入海口會戰的最重要的江心島,不過因為之前被腳盆雞集結大量火炮和部隊進攻宣告易手。
另外一個江心島則因為華夏海軍掌握了制海權,在華夏海軍到達沒有三天就被炮火撕碎,只有大概兩個中隊的兵力在負隅頑抗。不過他們沒有幾門火炮,在島上更是孤立無援,無處可逃。
還有一個寬六公里,長18公里的大型江心島,這里已經被復興軍組織兩個團的兵力布置防御。
而此時復興軍防線和島上的復興軍遙相呼應,四個師團的腳盆雞陸軍想要從鴨綠江撤離到對岸已經絕無可能。
之后的兩天時間,圍繞入海口的爭奪戰堪稱血肉磨坊,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尸體倒在復興軍的塹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