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火車響起汽笛,百多個穿著天藍色制度腰垮短槍警棍的武警迅速在車站站臺列隊護衛。
火車上一節節車廂也走出栗色軍裝的警衛人員,原本滯留在車站的人見到這個架勢紛紛在外圍墊著腳圍觀。
“我軍正在執行秘密任務,請各位旅客盡快離站!我軍正在執行秘密任務,請各位旅客盡快離站!”
一個拿著鐵皮喇叭的武警大隊長正對著滯留的旅客疏散人群。
韋珣聽著外面逐漸安靜下來,對那個大隊長疏散人群的方式沒有什么責備的。
這個年月哪像后世那樣和平安寧。民智并未覺醒的年代,需要的不是剛柔并濟的親民手段。執法者更多的是需要在一言一行之中體現法律的公正和威嚴,加強民眾對執法機構的權威性的認可。
一個政黨的權威性越高,民眾對于政策的信任和支持也會提升。
這并不是脫離群眾,并且加強權威并不與團結群眾沖突。
因為預先通知了肇慶的各部門不用迎接,所以韋珣等人一下火車就到了地方政F的辦公地點。
自從復興軍戰領了長江以南并且基本穩定了局勢之后,復興黨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最先改革的就是原本滿清的府道州縣各級地方制度。
結合華夏歷朝歷代對于地方各級治理機構的命名,復興黨拿出數套命名方案,最后韋珣和復興黨高層討論一番后決定使用:省、郡、市、縣、鎮/鄉、村、組七級。
其中郡、市是韋珣著重強調要改的地方,后世某某市的某某市可經常讓人分不清哪個是地級市哪個是縣級市。
郡乃是秦漢時期就沿用許久的地方治理機構命名方式,相當于后世的地級市;市則是復興黨對于地方治下工業貿易和人口的升格命名,相當于后世的縣級市,但是韋珣又將后世的直轄市概念加在市這一級之中。
一般來說,一個被稱為市的地方,都是一個省的工業和財政重地。現在被升格為市的并不多,大都還是郡縣,肇慶市就是復興黨轄下第一批升格為市的縣。
現在的市長是唐元湛,珠海唐家灣鎮唐家村人,是第二批官費留美學童。
滿清召回留美學童的時候,沒有完成學業的唐元湛不得不隨同回國。不過,留美經歷使血氣方剛的他雄心勃勃,決心干一番事業。
他被安排在電報局里當一個電報生,月薪僅庫銀4兩,“衣食且不瞻”,但他不以為苦,“耐著他的性子,施展他的大才,努力于他因小而大的職業”,逐漸得到重用,從學生做到領班、稽核,最后升任總辦。
不過這并不是他所最擅長的,后世的他在民國時期大力推動紅十字會也是時局所迫。復興黨用考試來甄別各類人才的時候,發現他善于交際,對民生也很有見解,加之所學的乃是電機工程,所以就被調派到肇慶做市長。
這也是沒辦法的時期,復興黨很多人雖然接受過政法大學的教育,但是對于需要專業知識的工業發展確實是短板。
雖然唐元湛學的是電機工程,對于重工業只是略懂,但作為地方主官還是很稱職的。
“唐市長,分派你一個搞機電的來做市長,也是我黨缺乏工業方面的人才,不知是否埋沒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