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是四天內,那是因為攜帶的火炮在晉省山地運輸不便,否則以復興軍的輕裝行軍速度,最快能兩天內抵達。
胡翊儒將書信遞給警衛讓他去存放好,然后建議道:“要不我們留下一個團護送炮團和補給?”
“不用,晉省沒有那個滿清旗鎮還在太原呢。十五師一個團守寧武沒有問題,就算攻不下寧武,在險要布防阻擊一個旗鎮和一堆綠營也沒有問題。”
······
第四團在四月2日到達寧武城北。如果說大同是“北方鎖鑰”,那么寧武就是溝通晉北的關鍵地帶。
寧武是晉北和晉中西部的唯一通道,只要寧武丟失,那么滿清就沒有辦法快速支援大同。
團長鄧虹在恢河河畔觀察著敵人陣地,等確定敵人情況被他摸清楚之后才走下山坡。
“一營正面牽制進攻,三營看看能不能從麻峪村繞道寧武城側翼發起突襲。”
復興軍以少量突擊隊員冒著彈雨尋找有利位置,十多分鐘在寧武城北的滿清陣地五十多米的距離就有三十多個突擊隊員,而復興軍付出的代價不過九個人。
第四團大都是在瀚海防線血戰的精銳,雖然平時看起來有些傲氣,但是一身戰場上練出來的本事可不是滿清可以比的。
即便是現在的滿清已經開始像復興軍一樣裝備機槍,不過他們裝備的是哈奇開斯重機槍。復興軍兩三人進行一下火力偵察和吸引火力,滿清的機槍手一個哆嗦就把一排子彈打完了,隨后趁著他們換彈的時間其他人迅速前進。
突擊隊向后面搖了面橙色小旗,看到這個信號的觀察員向旁邊的通訊兵喊道:“突擊隊需要火力掩護,迫擊炮準備。”
通訊兵離開后不久,八門早已準備好的迫擊炮就開始投射炮彈,趁著敵人躲避炮彈的機會,復興軍一第梯隊的士兵也快速接近前線尋找掩體為突擊隊提供火力掩護。
幾聲特殊的槍響之后,敵人的兩挺重機槍徹底啞火了。這是因為復興軍突擊隊有兩個槍法極好的神射手,在尋找到有利的射擊位置之后就瞄著機槍手和彈藥手射擊。
在一戰和二戰時期,機槍手絕對是陣亡率最高的士兵,神槍手、迫擊炮、火炮、爆破組都是他們難以防備的對手。
兩個機槍組都被打死之后,機槍就沒發繼續發揮作用了。別說其他士兵不懂機槍使用,就算懂也不敢去使用機槍,上去開火一兩分鐘就是必死無疑。
當突擊隊亮出綠色小旗,后續的士兵開始快速移動,兩個迫擊炮小組和兩個機槍小組在火力掩護下到達射擊范圍。
在重機槍和迫擊炮開火之后,突擊隊也投擲了三十多枚手榴彈。
隨著沖鋒號的吹響,喊殺聲也隨之響起。
快速沖入敵人陣地之后,雙方進行了短暫的肉搏戰。不過哪怕滿清中有不少悍勇的士兵,他們面對的是目前世界最強的刺刀拼殺戰術,只是略作抵抗就向南面的寧武縣城潰敗逃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