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基金的盈利要分潤百分之二十給皇室生活,留存百分之三十作為投資,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要針對貧困學生設立助學基金和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補助中小學生的午餐早餐,通過這個手段來保證皇室的民心。
除了島嶼和臺島賦稅、皇家石祿工業集團這三個收益點,韋珣還準備在未來投資一些有前景的科研專利,投資如石油、化工、重工業、汽車制造、船舶、運輸,開辦遠洋貿易公司,航空公司。
就憑著這些行業,哪怕皇室不能從國家賦稅獲得年紀,哪怕是因為憲法規定超過某個標準之后要將超出的盈利繳納給國家,也能通過這些行業的盈利得到優渥的生活。
有限盈利是韋珣為了避免皇室因為其影響力擴張太快,影響同類行業的良性發展,這個盈利標準是每五年由皇室和內閣根據行業的標準盈利來制定的。
除了有限盈利,還有限制了規模。比如某個皇室投資的行業形成壟斷,那么內閣中的工商部將會進行拆分為多個子公司并拍賣超額的公司。
當然,像是百年后的互聯網通訊這樣必須壟斷才能發展的行業除外。
在憲法上進行對皇室的諸多限制和優待之后,眾人又開始商議對皇帝的限制。
為了避嫌,韋珣選擇離開會場。等他拿到會議報告的時候,已經是一天后。
關于皇帝的憲法總結為:
一、在皇帝違法國家法律法規的時候,由內閣強迫其退位,依**處,由皇室推選繼任者
二、在皇帝遭受疾病、意外重傷等原因無法繼續皇帝職位的時候,由皇室代表其宣布退位并推選繼任者
三、在皇帝年老體衰之后,由皇室表達其宣布退位并推選繼任者;皇帝最大退休年限為六十五歲
四、在皇帝認為當前內閣無法為國家發展做出應有的職責之時,有權要求參議院和各省代表大會解散內閣,重組內閣由參議院和各省代表投票選舉
林林總總五十多條,韋珣看了之后覺得都是合情合理的,也沒有什么漏洞,簽字批準。
在韋珣的眼里,皇帝在自己手里是皇帝,能給自己避免很多掣肘,開戰什么的不用整天和內閣磨嘴皮子。
到了自己的后代,皇帝?不過是總理或者總統一樣名義上的領袖罷了,甚至在實際權力上連總統的助理都不一定有。
一想到自己后代覺得當皇帝還不如脫離皇室去從政、從軍、從商、搞科研、搞教育,韋珣就忍不住想笑。他這么操作下來,估計以后的華夏皇室和英國王室差不多只存在于名義上,純屬坑后代啊。
看似在皇室和皇帝在皇權上做出諸多讓步,獲得了可憐的優待。但是這些都是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有利于國家的發展。
至于復興黨在未來權力極大之后會不會有野心家威脅到皇室,那就完全多慮了。首先在名義和民意上就沒了正確性,參議院和各省代表也不會讓復興黨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