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德國海軍以九艘無畏艦(三艘在建)占據第四,華夏海軍以五艘無畏艦和九艘戰列艦和德國海軍不分伯仲。不過根據德國透露的消息,在三艘在建的戰列艦舾裝之后,德國將會準備再次建造六艘無畏艦。
第六名卻是新近崛起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擁有戰列艦六艘,無畏艦四艘。在華夏海軍增加兩艘無畏艦之后,聯合艦隊再次向英國訂購了三艘無畏艦,這三艘無畏艦是英法美三國為了扶持日本對抗華夏提供的低息貸款訂購的。
這三艘無畏艦一年后服役,那么日本聯合艦隊就可以和德國爭一爭第四名了。
第七名是意呆利,兩艘無畏艦和四艘戰列艦。
第八名則是奧匈帝國,隨著無畏艦時代的到來,德國和華夏的重型巡洋艦都達到了七千噸以上,奧匈建造的五艘戰列艦不足萬噸,都被各國定性為重型巡洋艦(我奧匈真的那么沒面子?),憑著兩艘無畏艦撐住了場面。
可以說華夏在德國訂購的無畏艦一下子引發了激烈的海軍軍備競賽,加上隨著噸位攀升到兩萬五千噸以上,建造時間兩年起步。
華夏海軍的兩艘無畏艦說是訂購,實則是德國將和華夏同期訂購的無畏艦一起轉送的。理由也很簡單,華夏分兩次接收無畏艦極為不安全,德國人對此表示十分的理解,加了五十萬英鎊就啟航走了。
這五艘無畏艦也是華夏最后一次軍艦外購,之后華夏將自行建造戰列艦和無畏艦。
雖然英日的聯軍艦隊和華夏海軍實力相差不多,之后還會有英國本土艦隊作為援兵遠道而來。但不是沒來嗎?
程璧光對于海戰是否發生,中間會產生什么樣的激烈對抗,他還是知曉的。
這一次雙方更多的是利用海軍表明態度,要么是華夏退讓,要么是英國人不想因為承擔和一個大國開戰的損失退讓。
他唯一有底氣的就是在三個月之內,華夏海軍在遠東并不懼怕和英日聯軍艦隊對抗。
畢竟這次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荷屬東印度殖民地,英國和日本愿不愿意因為荷蘭而真正和華夏海軍戰個兩敗俱傷還猶未可知。
五月10日,英日聯軍艦隊抵達中沙群島,華夏海軍和聯軍艦隊正式遭遇。
聯軍艦隊以斜線高速行進,目的自然是阻撓華夏的運輸船隊,而護航的華夏海軍在聯軍艦隊距離八海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組織戰斗隊形了。
運輸船隊減緩航速到六節,而華夏海軍則加速前進到船隊前面。
華夏海軍蚩尤號作為前鋒,開始響起一長兩短一長的汽笛,意為要求來船等候我艦通過。
而聯軍艦隊則鳴起長聲,表示他們要橫越,拒絕等候。
兩方的艦隊都毫不退讓,距離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