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知道東印度群島有多少土著,按照荷蘭人的統計,大概有四千八百萬人,實際上可能會達到六千萬。
而阿魯群島大小島嶼共百余個,南北總長195公里,東西最寬90公里,總面積8400平方公里。
用阿魯群島安置幾千萬土著居民,只是華夏不想像白頭鷹一樣背負屠殺印第安人的罵名。
但這樣做也只是面子上好看一些,土著被安置之后的死活華夏能被批判的也就是“不管土著的死活”、“不人道”。
好在東印度群島都是大大小小的島嶼,只需要派遣足夠的軍隊、組織大量民兵青壯,逐個島嶼清理下來,花上三五年就可以得到一片“干凈”的領土。
全世界估計也就華夏可以依靠本身龐大的人口資源這樣清空當地人,將省份納入直轄。加上東印度群島到華夏的路程也不算太遠,操作起來極為方便。
現在的華夏主要的精力放在東北大移民,想要再移民南洋,運力肯定不足。不過這正好啟動“安置土著”的計劃。
而因為運力不足,韋珣還讓負責管理皇室資產的蕭仲昌在青島建立了一個民用船舶制造公司,主要建造運輸船和郵輪。
這個公司計劃投資三千萬華元,最大可以建造四千噸的運輸船,預計擁有兩個建造四萬噸級的船塢。
除此之外,華夏復興的還將獲得的東印度殖民地規劃為六個省,最大的省份是除英屬加里曼丹之外的整個加里曼丹省,其次是荷屬幾內亞的西幾內亞省,再次是蘇拉維西島建立的蘇拉維西省和爪哇,最后是省,最后是北馬古魯、巴占群島、塔利亞布島、布魯島、馬古魯島合并的馬古魯省,余下組成帝汶省。
這是華夏第一片陽光下的地盤,也是自漢唐之后華夏的第一次對外擴張。其中的意義格外重大,這代表著華夏一改唐宋明時期的防守保守策略,代表著華夏抬起頭看向世界,代表著華夏重新恢復秦漢時期的勇武。
一百四十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還都是富饒之地,不論是種植經濟作物還是種植華夏發展的主要問題——糧食,對于華夏的發展有極大的助益。
尤其是糧食,南洋地區一年三熟的糧食,哪怕只利用幾個大型島嶼都足以彌補華夏的糧食短缺情況。
之前華夏移民東北,從東南亞收購糧食的價格因為英法控制了殖民地,暹羅也是仰英法的鼻息,出售的價格比起河內平原的整整高了一半,法國殖民地提高三成,英國殖民地提高了一倍。
有了東印度群島,再捉一些奴隸勞作,只華人就能為華夏提供大量的糧食。
目前華夏的人口大概在三億六千萬,北方的人口遷移的目的地是外東北和庫頁島,南方的人口遷徙南洋。
都是按照生活的環境相近來進行移民,目前東北地區的移民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糧食完成了自給自足之外,還能供養新的移民。
因為少了很多苛捐雜稅和初步興起的診所,生活質量提高后生育率提高了近四成,嬰兒存活率提高一倍還多。
按照復興黨的預期,在1910年,華夏的人口可以到達三億八千萬,可用人力兩億九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