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進口貿易結算,使用的都是偽紗計劃的重災區的貨幣。
直到現在的華夏,國家每年的財報都是極為難看。
以從1901年到1905年年底,五年的時間華夏在鐵路、工業、陸軍、海軍、教育、移民六大花錢大戶身上就花費了五十五億華元。
也就是華夏現在的經濟相對封閉,從土豪劣紳以及滿蒙漢八旗和滿清官宦手中獲得了大量的不動產、珍寶和現銀,總價值約十六億四千萬兩白銀(九億一千萬英鎊),可真正的金銀也不過價值四億兩。
通過華夏銀行超發紙幣和珍寶文玩的抵押拍賣,華夏銀行現在儲備的現銀堪堪達到八億兩,黃金儲備不過九千萬兩(4.5噸)。
而華夏五年一來的年度稅收從不到一億華元(七千萬兩)增長到1905年的的兩億八千萬華元,看似增長了近兩倍。
實則只是因為工業生產總值的提升附帶的稅收、鐵路干線的利潤和海關的完善。
只海關在1905年就收繳了關稅五千七百萬華元,農稅六千萬華元,商稅五千萬華元,企業稅收三千四百萬華元,工業區國有企業盈利兩千二百萬華元(擴張規模及薄利銷售),國有鐵路及船舶制造收益收益五千余萬元。
這份財報雖然比起投入根本沒法看,但是只是因為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傾向,華夏的稅收從以往的農業關稅為主變成現在的國有企業、交通運輸和工業制造、商稅為主。
按照今年的趨勢,華夏1906年的稅收能達到五億六千萬,1910年可以達到二十億。
滿清統治的時候華夏最高年稅不過三億兩,只七億多華元,這還是壓榨百姓、商賈得來的。
新建立的華夏只要熬過前面十年的困難時期,稅收是滿清的兩倍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尤其是華夏的農民負擔大大的減少,企業、個體商戶、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的機會,他們將會是華夏未來的稅收主體。
關稅雖然少,但那也是因為華夏目前在關稅上給予的諸多優惠政策。
不論是復興黨還是軍方都知道目前華夏的強盛是畸形的。
脆弱的軍隊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未來面對長期戰爭會力有不逮。
所以這次擴軍陸軍雖然計劃龐大,但是具體完成下去最少要到1908年。
分期三批緩步擴編有利于減少財政壓力。尤其是海軍四艘無畏艦和自建戰艦的計劃,花費最少也得一千五百萬英鎊(一億五千萬華元)。
加上日常維護和保養,部隊工資、伙食、補給、訓練,一年海軍最少也要花費兩千萬華元,這還是不作戰或者換裝部件、購買新艦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