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土著建造木筏逃離,華夏還派遣了一支十二艘輕型巡洋艦組成的阿魯群島特遣艦隊。這支艦隊日夜巡邏阿魯群島四周,一旦發現木筏逃生,直接擊沉。
這一政策最終可能由復興黨站出來背鍋,軍方也會承擔一些。
不然這對于華夏皇室尤其是對韋珣個人在未來史書中的評價有所影響。
想要將南洋六省納入直轄省份,必然要有所犧牲。
相比直轄六個省的領土和附帶的利益,執政黨被國外媒體指責幾句又不會掉塊肉。
韋珣還記得制定這一計劃之后,找到夏壽華等民政部門高層進行了一場小會議。
“各位愛卿,你們說比起六個省永久歸為華夏領土重要,還是幾個人的個人榮辱重要呢?”
韋珣沒有明說什么,但是作為政治官員,他們哪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尤其是華夏民族這樣善于揣摩上意的,自然清楚復興黨想要獲得統治南洋各省的權利,必然要背鍋的。
反正目前世界列強殺土著什么的又不是一家兩家,沒有哪家的手上不帶血的。
比起北美直接賞金割頭皮,歐洲直接奴役殖民地,壓榨殘殺當地人,華夏只是強行“安置”和“集中管理”,算是比較文明的做法了。
華夏外交部的發布會成為和列強打嘴仗的第一戰場。
很多時候都是歐美國家的記者拿出各種證據,然后義憤填膺的說著華夏的“暴行”;轉眼到第二天,華夏的報紙就會拿出一堆歐美國家對土著的暴行的證據并大肆宣揚。
以至于到了后面,各國都達成默契,不再互相揭老底,做那個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衛道士”。
等軍政民政的要事都審閱之后,韋珣盯著一份報告沉思不已。
有幾個某些人組建的黨派,打著民主的旗號想要站出來和復興黨爭奪執政權,遍數歐美“體制”的“先進性”。
“****乃華夏穩定發展之核心政策,對政策的延續性具有諸多優勢。此類組建黨派之人士,宜數遣精干探員密查其言行。”
“清白者從寬處理,貪贓枉法者從重處置,勾結外夷者不論身份地位及其影響,宣之于天下,誅一族。”
有人想要搞黨派韋珣倒是不怕,他怕的是這些黨派有了聲勢之后,背后又有列強支持。
以華夏人的“豐富經驗”,黨派斗爭必然走向戰爭。
到時候即便華夏的復興黨搞定了這些人,但這些人給華夏發展帶來的拖后腿是他所深惡痛絕的。
至于國內不少腐儒跳出來說韋珣作為華夏皇帝,對南洋和西北施行的“暴行”大加批判,言之鑿鑿的說這“有損華夏善名”。
“哼,一群恭之!以前朕沒能力制裁這些人,現在又遇到新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