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他,這個時代的富戶女子一般都是極少出門的,生活經歷全靠書本,感情全靠想象和憧憬。而一般嫁人的年紀都在十六歲到十八歲,少有二十歲的。
要不是復興黨規定了新的婚姻法,要求男子婚嫁不能低于二十歲,女子不能低于十八歲,恐怕這個年齡還得降低。
這個年紀換到后世都還是高中生呢,哪里知道情愛的復雜。
韋珣可是深知后世多少女孩子滿懷憧憬的談一個初戀或者十六七歲的年紀就交了很多男友,那種社會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保守有保守的好處,開放有開放的壞處。
不論是復興黨還是韋珣都認為大多數父母很少會害自己孩子的,少數父母強迫性質的聯姻、攀高枝行為也可以通過婦女兒童權益會進行干涉,維護女孩的利益。
因為挑選的年齡段要求十六歲到二十歲,短短兩個月時間也才收集了四萬多人的照片,經過各省的篩選,最后也只有五十八人進入陳秋怡的視線。
能過了幾層篩選并且經受了情報部門的考察的人自然都沒有多大問題,論顏值和性格,都沒有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陳秋怡憑感覺來選擇了。
而經過她的精挑細選,總算是選出了五人。
臧綺雯:18歲,南京女子高中畢業,就讀于江陵大學大一,學習中醫。
柯雅:19歲,成都女子高中畢業,就讀于川省成都大學大三,學習文學。
李沁:18歲,岳陽女子高中畢業,就讀于川省成都大學大一,學習政治。
葉汶君:18歲,臺島女子高中畢業,就讀于廣州陸軍大學大二,學習測繪。
符巧薇:19歲,杭城女子高中畢業,就讀于蘇省醫護學院大二,學習西醫。
現在華夏實行的是男女合校制度,但是并不拒絕私立的初中和高中的女校,算是對舊有社會的一個妥協。
之所以挑選的都是女子高中畢業的,除了要求文化水平,還有就是這個年代普通家庭供養家中的兒子讀書就已經很苦難了,能讓女兒讀到高中的大都家境殷實。
而這個年代如果家中沒有余錢,不是資產階級,十一二歲就要跟著到地里干活,風吹日曬又有幾個出挑的?即便有也會被在文化程度這一項卡住。
按照陳秋怡的想法,學習測繪的葉汶君和李沁可以幫助韋珣處理事務,擔任秘書,學習中醫西醫的臧綺雯和符巧薇則可以幫助韋珣調養身體,擔任家庭醫生。
她倒是不擔心這些女子威脅到她的地位,謀害她的子嗣,因為元山宮殿中的侍女要么是孤兒,要么是陳氏那邊送來的旁系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韋開雖然目前沒有被立為太子,但那也是因為需要等到韋開成年之后對其進行軍政知識、邏輯常識、外交、禮儀的考核,而陳秋怡有信心將韋開培養成為合格的繼承人。
至于以后皇室的下下一代是否會出現爭奪,那就不是她需要操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