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馮如等人從德國完成學業回到華夏,他們一行十幾人就開始著手戰斗機的研制。
并不是他們沒有研制飛機,十幾人在德國的時候就多次參觀了德國的初代飛機研發和組裝,獲得過完整的設計圖紙,之后他們又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習到的知識,設計華夏的第一代飛機——燕式。
燕式飛機一直都是木殼主體,采用雙翼結構,雖然在整體形態上極為符合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力學,但雙翼機的結構和木制依舊讓韋珣有所不滿。
“鼎三,你們半月前打電話說研發有了新的進展,可不是朕不重視你們,實在是皇后臨產,脫不開身啊。”
韋珣進入研發辦公室之后解釋了自己為何拖延過來查看成果的原因,眾人拱手賀道:
“恭喜陛下。”
揮揮手,示意他們不用在意這些虛禮。
馮如作為華夏中秧飛機研發部部長,自然是由他來向韋珣報告研**況,于是他站出來敬禮之后說道:“陛下和國家對于我們研發飛機已經是大力支持了。”
“目前我們已經試制出了兩架鋁合金制的飛機,總體結構性比之前的木制要強上很多,機翼方面也使用的是單翼,起落架也采用的是固定三角起落架。只是您要求在飛機上安裝機槍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
“哦?”韋珣好奇的問道:“說說具體什么原因。”
馮如拿出兩張圖紙,上面滿是線條和鉛筆字體的標注:“這一張圖紙是將機槍布置在機翼上,但是機槍的后坐力很容易導致飛機的性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如果能研發專用的航空機槍,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為了讓兩翼機槍的火力可以集中,我們將機槍的子彈交匯距離設置在三百米到七百米。”
“嗯。”韋珣看了一下,已經初步具有一戰后期的單翼戰斗機的雛形,和福克E型戰斗機的布局相差不大,航空機槍也正在研發。
“至于陛下您要求在中軸布置機槍增強火力,我們常識了之后發現子彈經常會集中螺旋槳。這是設計圖。”
韋珣看了一下,才猛然想起這個年代沒有機槍射擊協調器,這才是導致無法在機頭安裝機槍的原因。
而機槍射擊協調器的原理也極為簡單,原理就是葉片將要到達槍口處時,凸輪通過連接裝置將機槍扳機推回,機槍停止射擊,葉片離開槍口位置,凸輪方向改變,機槍扳機繼續射擊。
這種裝置是根據葉片旋轉速度進行控制射擊的,而且因為子彈的初速遠大于葉片的旋轉速度,子彈在葉片旋轉空隙中發射,不會擊中葉片。
韋珣把他的想法告訴了馮如眾人之后才恍然大悟,表示一旦這樣射擊,在發動機中軸加裝的機槍更易瞄準和射擊目標。
目前華夏研發的飛機除了燕式的幾代試制型號,可以作為武器的也就目前加裝了機槍的燕式-七型和燕式-8型。
之后的幾天韋珣在飛機研發部們給眾人提供了不少改進的意見,最終將這個型號的飛機不再沿用燕式,而是命名為鷹式1型戰斗機。
從燕式到鷹式,僅從名字就知道1型戰斗機的戰斗力的強悍。中軸布置12.5毫米機槍兩挺,機翼各布置7.62毫米機槍一挺。武器交匯距離為可調整的250米到850米。
在動力方面,因為華夏的自產發動機技術不成熟,使用的是風冷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只有九十匹**,因為采用的是鋁合金機身,最大航程40分鐘,最大速度只有110千米/小時。
想要改變這一情況,只有從瑞士或者法國引進發動機技術才能解決。
不過這個年代的飛機還只是初步實驗性使用,并沒有被重視,大多數國家也只是覺得可以作為空中偵察兵,發動機方面更不會被太過于重視了。
而這就是華夏的機會,只要從法國、瑞士以生產摩托車的商貿合作獲得發動機技術,從中吸納設計中的有點彌補之神不足,華夏的發動機技術追趕歐洲不是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