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7年,華夏第三個騎兵軍組建完畢。不論是新成立的三軍聯勤總司還是總參謀部以及陸軍部都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五個軍的騎兵壓力太大了。
同樣的成本,哪怕現在華夏稍貴的汽車價格,依舊可以組建1.6個軍的機械化步兵。組建騎兵的費用其實不多,多的是一個軍最少十萬的牲口的飼料,一天兩天沒有多少,一年兩年那可就是堆積如山了。
而且原本計劃的北方戰區就必須要考慮到補給短缺的問題,五個軍的騎兵看似將會給后勤保障帶來極大的安全甚至壓制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但更會加劇后勤負擔。
韋珣看著手中的報告也是頭疼不已,早在總參謀部制定北方戰區的各種作戰計劃的時候,任職海陸軍聯合后勤總司的余鵬飛就提出這個擔憂。
不過當時眾人最為擔心的不是后勤的任務加重,而是擔心哥薩克,擔心被哥薩克牽制之后無法快速達到預定的作戰目的。
總參謀部和陸軍部給出的建議是停止對騎兵的組建,將新成立的騎兵第三軍拆分。具體拆分辦法是一個師調到東北戰區,負責吉陽省和東寧省的平原地帶的安全,兼顧防止敵人小股部隊滲透破壞。
余下的兩個師直接調到西北,加強西北戰區的機動力量,為收復西北做出工作。
而海陸空三軍聯合后勤總司給出的意見是解散第三騎兵軍,馬匹之類的出售給民間,換裝為機械化步兵。
韋珣思索了一會兒,認為當前西北戰區的機動兵力確實不足,而西北復雜的地理情況和三股勢力都有大量騎兵,調到西北戰區更有利于接下來的收復計劃。
不過騎兵第四軍和第五軍的組建直接被叫停,改為組建汽車機動化步兵。
比起養個幾十萬的牲口,養幾萬輛汽車的花費并不高,除了出現毛病需要及時維修之外,管理方面也比馬匹方便,對于嚴寒和干旱情況也能極好的適應。
最為重要的則是現在的石油價格便宜,華夏的石油只一個坦皮科油田都能滿足。
除了兩個騎兵軍改為汽車機械化步兵的命令得多所有人的支持,在已經組建的兩個機械化步兵的日常訓練和演習之中,各種優點缺點都被找了出來。在全體優勢上,完全吊打騎兵軍。
而華夏的另外一個秘密武器——裝甲車,也隨著發動機的技術提升得到了改進。
目前華夏裝甲戰場只是制造了十輛實驗和訓練兼顧的輪式戰車,履帶戰場的懸掛裝置和炮塔結構目前還未取得突破。
輪式戰車結構極為簡單,完全封閉的防彈裝甲車身,實芯防彈輪胎,兩門7.62毫米1906式重機槍和一門45毫米口徑的快速火炮。
目前這種輪式戰車在戰場上的主要作用是清理地方鐵絲網,機槍暗堡、碉堡,為進攻提供火力掩護。
如果以后世的眼光來看,無疑是功能和用途極差的戰車,但在目前來看,還是有極大的作用的。
并且這還只是初代戰車,之后肯定還會有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