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約國中的英法沒有完成戰爭準備,沙俄又在努力恢復經濟,對塞爾維亞進行援助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最近幾天總參謀部經過多次討論,都認為這次波黑危機可能引發世界大戰,發電報詢問韋珣是否秘密動員部分預備役。
對于同盟國來說,現在和協約國爆發戰爭并不是好時機,唯一占據優勢的只有彈藥和槍支的儲備還算充足。然而海軍方面德國人想要有實力和英國一戰,最少還需要等兩批造艦計劃完成。
德國目前擁有無畏艦十艘,萬噸重型巡洋艦十七艘,如果能完成后續兩批造艦計劃,在1911年德國將擁有十七艘無畏艦和二十五艘重型巡洋艦。
海軍沒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德國絕對不會貿然開戰。否則一旦海上的貿易被切斷,德國空有強悍的工業戰爭潛力也會被削減。
協約國支持塞爾維亞也只是處于遏制奧匈在巴爾干半島擴張的目的,常規操作而已。在自身利益沒有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即便是沙俄想要開戰,英法也不會愿意為了一個波黑地區下場。
所以韋珣認為這一次的波黑危機即便開戰也是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打一場,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
1908年十一月,塞爾維亞見到奧匈帝國吞并波黑的決心,而沙俄這個斯拉夫民族的庇護者又不愿意親自下場,只是向奧匈帝國要求釋放被逮捕的塞族同胞,善待波黑地區的塞族人。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進行一周的談判之后,宣布釋放所有之前被逮捕的人,保證會公平公正的對待波黑地區的人馬。
同時,塞爾維亞保證不在波黑地區煽動民族主義思潮,不支持反抗奧匈帝國的武裝。
一場可能的戰爭危機在塞爾維亞的退讓中消弭,但塞爾維亞絕不就此甘心。
奧匈帝國完成對波黑的吞并之后,自然對南部的黑山動起了心思。
感受到奧匈帝國的覬覦之后,黑山尋求和塞爾維亞締結盟約以對抗奧匈。
不過這些已經和華夏沒有太大的關系,畢竟波黑危機已經得到解決,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了。
1908年的年度財政報告算是開國以來最好看的一次,年度財政總收入十一億八千萬華元(1.18億英鎊),年度總支出十六億三千萬華元。
而華夏目前的國債有十億華元,欠款華夏銀行十七億華元(其余的已經折算不動產償付),國家總負債二十七億華元。
這并不是全部的債務,華夏還欠著德國八千萬英鎊的低息貸款,欠著奧匈帝國一億英鎊的低息貸款。這些錢都是德奧的銀行借貸,抵押方面則是關稅抵押。
華夏每年償付的各種債務大約6億華元左右,想要全部償還最少需要十年。